澧水船工号子是流行于澧水流域的一种劳动号子,产生于明朝中叶,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另外,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号子,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等。由于澧水流域山高水急,河面狭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运货十分艰险,故船工号子高亢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富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该类船号以摇橹数板为主。
澧水船工号子因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种:装载用的号子,装载较笨重货物时唱;下水用的号子,即摇橹号子,有“三幺台”“平板”“数板”“高腔”四种;上水用的号子,有“拉纤号子”“扯帆号子”“换水号子”“过岗号子”“收纤号子”等。按演唱速度分慢板、平板、急板三种,唱腔各具特色,能有力刻划船工行船时那种坚毅、勇敢、勤劳的性格和气质,生动地表现船工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从事撑篙、摇橹、拉纤时的情景。
1956年中央音乐研究所杨英浏带领的民间音乐搜集小组对澧水船工号子进行了专门收集整理,后由湖南省歌舞团组织排演,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汇演获一等奖,不久中央歌舞团民族乐团重新组排在京公演后,并到莫斯科、匈牙利等国家演出获国际大奖,同时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唱片,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1980年《中国民歌》第一卷重新刊登歌谱,1981年又被选编在《湖南省民间歌曲选集》,列为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
2006年,澧水船工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常德市文化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常德日报
手绘/资料整理:汤雅茜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