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新闻 > 正文
秋分 | 古陶瓷修复技艺
时间:2024-09-20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这种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宋,兴盛于明清。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就描绘了锔瓷的人物,因此,作为非遗项目,锔瓷这一行当就成了传承的内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瓷器制作的文明之一,瓷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原本纯粹是为了维护或保持瓷器本身实用功能的锔瓷手艺伴随着先民们“惜物保福”的文化习俗逐渐衍生出艺术、商业方面的价值,跨越几个世纪的传承至今。锔瓷,顾名思义:锔钉补瓷,将金属丝打成大小不一的锔钉(也叫锔子),再把这些钉铆进钻好孔的破裂瓷器中,接着捶打钉脚,让钉脚一个个嵌入小孔里将裂缝把紧。当所有的锔钉都铆好后,碗壁完好如初,外壁钉帽如拉链般紧扣,再涂上黏性强的油灰膏,一个瓷器就锔成了。

李氏鋦瓷从清末民初之后分为两大类,即:常活,就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艺术收藏的锔瓷细活,即:行活,也叫秀活。

作为古陶瓷修复技艺(李氏锔瓷技艺)湖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修补瓷器,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在帮助人们延续记忆,自己每修复一件瓷器,就是了解一段故事。从他最开始锔补一些生活用品,到现在基本只修复茶具、茶杯甚至老物件,能明显看到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前的锔匠和今天的锔匠,在锔的物件、锔的意义上有很大区别,如今的锔瓷更多的是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2021年,古陶瓷修复技艺(李氏锔瓷技艺)列入第五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匠人在修复瓷器

修复瓷器的工具

修复步骤图

修复好的瓷器对比

来源:常德日报 常德市文化馆 凤凰网 潇湘晨报

手绘/资料整理:汤雅茜

编辑:汤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