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黄铜冶炼技术,距今6700年。青铜冶炼距今也有5000年。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出现高潮。其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
2015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马鞍岭墓地抢救性发掘了10座楚墓,墓中出土的两件铜矛特征一致,骹部饰有“王”字图案,叶部饰3个蝉形图案。专家对比认为,这类铜矛的形制和纹饰与江陵九店东周墓等战国墓葬所出铜矛相一致。而从总体上看,这批墓葬与江陵及澧、沅水下游地区所发掘的楚墓基本相同。1975年4月初,位于湖南常德桃源、沅陵、安化三县交界的地方,在桃源县城西南93公里处,出土有洗、壶、方壶、簋、盘、钟等共22件铜器。
“张打铁,李打铜,一个发家一个穷,打铁只靠一炉火,打铜要过几道熔。”这首在桃源流传久远的民谣道出了桃源铜器制作技艺的复杂工艺流程和工作辛苦度。桃源铜器制作采用的失蜡法是沿用古代青铜铸造较普遍和成熟的工艺。县域内出土方罍之王—皿方全天罍是商代制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采菱城周边出土战国时期多种青铜器证明,桃源铜器制作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全县流传。
桃源铜匠采用的失蜡法技艺包括熔蜡、捏模、石膏制模、熔模、烤模、熔铜、灌铜、敲模、打磨、绘图、雕刻、抛光等十多道工序,其中熔蜡、熔铜、熔模、绘图、雕刻是核心工序。失蜡法虽是古法,但技艺尺寸精度较高,能提高铜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毛坯与器件之间的相似程度,为器件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方便,受代代匠人认同和推崇。制作出的器件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部分被收藏家作为艺术品收藏。
2021年 ,铜器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常德市文化馆 学习强国APP
手绘/资料整理:汤雅茜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