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晟 王明睿 通讯员 高伟 文/图
10月30日,天气晴朗。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紫湾村的田地里,近百名农户忙碌着。大家有的翻土,有的打窝,有的施肥,有的移栽,有的覆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管理区目前正加大全域旅游建设力度,众多景点已具雏形,加之与鼎城区十美堂镇毗邻,我们村完全具备旅游兴村的条件。”站在油菜田边,紫湾村党总支书记魏青林自信地说道。
如何让紫湾村在乡村旅游的路子上走出自己的优势?这件事在他心里琢磨了许久。
今年3月的十美堂油菜花节,村里不少老百姓都搬出自家土特产——蒿子粑粑、土鸡蛋、腌菜等,在景区四周售卖且小有收入。
“很多游客要从紫湾村经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呢?”魏青林看到了这个机会。
西洞庭管理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春风也吹向了紫湾村——将西洞庭管理区一环公路沿线2000亩田地进行稻油轮作,特别是将核心景区种上300亩油菜,打造成色彩缤纷的五彩油菜花海。
魏青林说,管理区全域旅游规划的2000亩油菜地全部在他们村里,一瞬间,犹如梦想照进现实,村民靠旅游增收的日子也正式进入倒计时。
“滴滴滴……”当日中午时分,西洞庭管理区隆湘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忠为田地劳作的农户送来了午餐。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望着忙碌的安忠,魏青林进一步介绍道,村里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300亩油菜的育秧、移栽、管培全部交给合作社负责。而收获的油菜籽则归田地户主。
“今天6点,我就过来调度农户做事了,油菜移栽合理密植是成功的第一步。”安忠说,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田保姆”,把地种好,让“稻油轮作”种植模式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助推器”。
“刘队长,你看我这个种得要不要得?”大家口中的“刘队长”是鼎城区蒿子港镇村民刘云,她在当地号召力不小。今天,她与47名妇女一道来紫湾村务工,每人每天工资150元。
“那边,津市市药山镇的刘腊珍叫来了32名农户,我们管理区的李满英叫来了27名农户,她们都和合作社保持长期用工合作。”安忠说,100多名农户要3天种完300亩油菜。下个月,合作社又要请她们去收菜薹。
“大家今天的辛勤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希望。核心景区内还预留了一块空地供农户销售土特产,并配套一些游乐设施。明年三月油菜花开,大家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紫湾村。”魏青林如是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