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辉文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一个叫覃海洋的中国小伙让全世界瞩目,一人独揽蛙泳50米、100米、200米三项冠军,并创造了200米新的世界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蛙王”。
视频里的覃海洋,阳光帅气,充满王者风范。可当知道世界“蛙王”就出生于常德石门,小时候因生长过快疑似鸡胸而被迫学游泳时,很多人禁不住表情错愕了一下,原来覃海洋也不过曾是邻家小儿而已。再看自家啥都平平,还调皮捣蛋、不思进取,做作业都让大人不省心的“熊孩子”,难免气不打一处来。
有句流传得很广的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好在比照覃海洋,大人们受的“刺激”倒是比较容易消化,毕竟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但是,由“朋友圈”引起的心理失衡不仅防不胜防,还可能导致某些家长长时间的意难平。看人家的孩子不是“985”,就是“211”,再看自家娃,哪里都不顺眼。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喜欢水里冲浪,有的就爱沙里刨坑,有的爱美食,有的爱美发。他们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帮助他们恰当打开天赋的密码,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家长对孩子全方位的观察和培育。
几乎所有家庭中,孩子刚出生时,只要健健康康,父母就快快乐乐。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上学后,家长们的育儿标准就变了,不再是以孩子是否快乐为基准,而是以成绩是否优秀、表现是否听话来评判。孩子爱好什么不重要,分数最重要;孩子特长是什么不关心,排名不落后就大吉。一旦成绩不好、排名靠后,不仅孩子倍感自卑,家长的幸福感好像也没了。
一味跟别家孩子比高低,是不少父母在教子过程中单一且顽固的评判标准。其实,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多方面,成绩好仅仅是其中几项智能突出而已,并不代表全部。而每个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仅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智能、用一种模式来培养孩子不但不科学,也很不人道。当你感叹生子当如覃海洋时,孩子可能也会慨叹投胎是门技术活,遗憾出生没有选准好人家。
家有天赋异禀的孩子,未必都能如愿成器。虽然取名叫海洋,但生在山区石门县,按说覃海洋与游泳世界冠军相距十万八千里。当他学游泳显露出一定的天赋时,也只是一名平常的小学生,正是多数家长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年龄。但他的父母没有让孩子去卷分数比成绩,而是珍惜他的禀赋,大胆选择不走寻常路,让他早早开始接受专业的游泳训练。由此可见,作为父母,羡慕嫉妒人家的孩子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想的不该是自家的子女如不如人的问题,而最应该的是扪心自问:有跟覃海洋父母一样的胆识吗?有为孩子拔得天分加持下的人生头筹的勇气吗?
一个孩子来到人世,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来,而是为了过好自己专属的人生。身为父母,首要的任务不是一味苛责,更不是将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强加于子女,理当把助力孩子找到和壮大禀赋作为第一要务,和孩子一起不断学习和磨练。孩子只有通过智能强项展示自我,才能真正找到和巩固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发给家长独一无二的礼物,每一个都有望成为不同领域的“覃海洋”。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