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王伟杰 杨荣国 通讯员 周腊初 文/图
他30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青春焕发的大好年华;他情系乡村,心系百姓,在乡村振兴工作大潮中,用真情和汗水诠释着青年力量与担当。他,就是汉寿县财政局驻毛家滩回维乡金孔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马海棱。
“90后”马海棱,2018年底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银行长沙分行客户经理。2021年8月,马海棱通过考试,成为汉寿县财政局一名公务员。同年9月,马海棱被选派到毛家滩回维乡金孔村驻村。
在接到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时,马海棱没有一丝犹豫,转身奔赴新的战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怎么推进?结对帮扶做什么?面临新任务,对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城市青年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马海棱暗下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意识到开展驻村工作,首先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为此,他利用空余时间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方针充分摸透,并积极探索结对帮扶的方法与途径。
村民黄贤文是村里的脱贫户,全家4口,自己在外打工,妻子身患癌症长期瘫痪在床,两个女儿中,小女儿刚刚职高毕业,忙着找工作,大女儿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生活的压力和妻子高额的医疗费让老黄家一度失去信心。马海棱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把这个特殊家庭的结对帮扶任务留给自己。“一个家庭在最脆弱的时候,心理安慰至关重要!”马海棱意识到这个家庭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最需要的可能是精神上的关怀。于是,他每隔两天就主动上门看望黄贤文的妻子,询问她的身体及住院治疗情况。“你尽管放心治疗,医疗费的事情我来想办法!”马海棱拉着黄贤文的手,不停地鼓励着。除了完成正常工作,其余时间马海棱每天都在县、乡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奔走,在他不懈努力下,最终为黄贤文的妻子成功申请了8000余元的医疗救助费。“除了找部门帮忙,我还为他们一家组织了一场朋友圈的义捐活动,我自己带头捐了500元。”马海棱说。
“小马兄弟,我爱人去世了。感谢你这些日子对我们家的帮助!”今年大年初二,马海棱接到黄贤文发来的短信,告知妻子离世的噩耗。“人死不能复生,你一定要节哀。两个女儿都大了,也很懂事,你就是他们的靠山,你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我们一起努力加油!”电话中,马海棱不停地鼓励着黄贤文。来不及等到假期结束,马海棱就早早地带着礼物给黄贤文“拜年”。“我先想办法帮你的两个女儿找找工作,然后再帮你看看,你先别急!”临走时,马海棱再次安慰黄贤文。离开黄贤文家,马海棱直接找到县城几家宾馆的老板,向他们介绍了黄贤文家的情况后,诚恳地请求老板们一定要帮一帮这个特殊的家庭。“要的,刚好我们这里还缺一个前台工作人员,你让他女儿来试试吧!”几位老板被马海棱的真诚感动了。
在马海棱的帮助下,黄贤文的两个女儿很快在两家宾馆分别当上了前台收银员,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小马哥,太感谢你了,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入职第一天,马海棱收到两位“妹妹”的感谢信,脸上笑开了花。对黄贤文一家的帮扶仍在继续,不久,马海棱找到本村在江西承包工程的一名负责人,请求他将黄贤文一起带过去。目前,黄贤文已经被安排进了工地,负责打桩的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如今,黄贤文一家三口月入过万元。“马海棱真是俺百姓的好干部!”黄贤文逢人便夸。
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了探索本村农民增收渠道,马海棱还牵头对金孔村农民收入、产业状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供村两委决策。去年底,村两委根据马海棱的建议,专门成立了“金小籽”油茶种养合作社,发展本村油茶产业。
组织的培养,乡村的实践,使马海棱深知农民的艰辛,结对帮扶路上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在他心里,群众的事无小事,他的手机上有着100多个群众的电话号码。不管多忙,只要这些群众发短信、打电话给他,他都会认真接听和回复。每当春节、重阳节,他总是主动与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带着腊肉、水果、油等上门慰问村里3至5个困难户和残疾户。
“对我们新入职的公务员来说,乡村是最好的课堂,基层最让人成长。驻村工作的这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我希望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实践中,续写好精彩的青春之歌,期待更加丰硕的人生收获。”马海棱满怀憧憬地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