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牟建平
校车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
据统计,常德市现有校车企业23家,注册登记校车1998台,签注校车驾驶人2139人,有乘坐校车需求的学生幼儿10余万人。
近年来,常德公安交警锚定校车安全检测率、校车合格率、校车“三员”培训合格率、监管覆盖率“四个100%”硬核指标,推行“人、车、路、企、政”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机制,依托全市校车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加强常态化整治,有效筑牢校车交通安全防线。
加大资金投入 健全校车公共服务体系
上下联动,多部门发力,建立社会共治共管的协同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校车安全管理机制,稳定专业化校车队伍,推动专业化国标校车普及城乡……在常德,校车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4月18日,某校车驾驶人存在“抽烟驾驶"行为,市校车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及时发现,民警立即通知驾驶人到辖区交警大队接受处罚。
常德市校车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于2022年12月正式上线运行,旨在搭建交警、教育联合监督的市县两级监管体系。目前,该平台已将全市1998台校车纳入实时监控平台,入网率达100%。为充分发挥该平台的“防、控、管、处”功能,切实保障乘车学生人身安全,我市专门出台了《常德市校车安全智能监管考核办法》。
市校车安全智能监管平台运行以来,从严从重处罚了平台监控记录的89起超速、超员、疲劳驾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员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同时,平台将各县市区校车公司纳入考核,严格按考核结果进行约谈和处罚,从而实现了对全市校车安全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监管,为有效遏制校车安全事故系上了“安全带”。
“如今,农村校车也像城市公交车有了停靠站点,接送孩子很安全。”在津市市,群众对校车人性化举措交口称赞。
2019年起,津市市政府投入资金,在全市率先设置校车停靠站点,在境内46条校车线路和途径街道、村组重点路段,分别设立了91个校车专用停靠站点。
这些校车专用停靠站点覆盖4个乡镇和2个街道,专供津市59台国标校车停靠,惠及学生和幼儿近4000名。停靠站像一个个橙黄色“小屋”,温馨醒目,可避晒遮雨,为家长安全放心接送孩子撑起了一把把暖心的保护伞。
锚定“四个100%”硬核指标 防范校车安全风险
为确保全市校车安全检测率、校车合格率、校车“三员”培训合格率、监管覆盖率均达到100%,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夕,常德市交警、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校车安全“五查”行动。
联合执法人员深入全市校车服务公司、辖区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对校车安全状况、驾驶人资质、随车管理员、接送路线、管理台账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清理——
对全市所有国标校车安全性能进行“体检”,重点检查校车轮胎、停车灯、灭火器等设施,查看驾驶人资质和校车标志标牌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暂停办理下半年校车标志标牌审验和核发手续,直至整改到位;
严查不合格校车上路,对发现未取得校车标志标牌和资格许可的“黑校车”和驾驶人,一律取缔;
检查校车安全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对各校车服务公司的校车安全监管平台存在建设标准不高,部分监管平台采用2G视频,不能实时通话提醒,使用频率不高,发现校车违规问题处理不及时,监管人员配备不齐,纳入监管的校车比例不高等问题,责令整改到位;
检查对校车安全管理员、校车驾驶员和校车照管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对培训责任不到位的,责令强化培训。检查校车安全管理台账,对台账不完善,不健全的,责令完善。
加强常态化整治 绝不让校车违法上路
2月24日,澧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金罗镇中学路段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整治时,查处一辆湘J7****校车超员违法行为。经查,该车核载19人,实载21人,超员2人。民警依法给予驾驶人陈某驾驶证记6分、罚款500元处罚,随后,联系其他校车将超员学生平安转运回家。
近年来,常德公安交警部门根据校车行驶时间、行驶路线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重点时段点上守候,重点路段线上巡查的勤务模式,不定期地开展校车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和取缔“病车”“黑车”“慢慢游”等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校车超员超速行驶、酒后驾车、准驾不符、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督促校车驾驶人及时买足保险,及时保养车辆,使校车真正成为保障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和”绿色通道”。
同时,各交警大队深化“护卫天使”行动,强化上放学时段公路沿线中小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维护,确保学生出入校园安全。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2023年,常德公安交警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三年系统整治行动,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措施提档升级进位,杜绝校车运行的不安全因素,以平安之举守护祖国的花朵。
(本文图片均由常德公安交警提供)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