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
兔年春节,历经三年大疫的人们,释放出超强的“扎堆”热情,上演了无数人头攒动的喜庆场面。湖南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传递出全省旅游强势回暖的讯息:1月21日至27日,我省共接待游客1567.58万人次,同口径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71.33%,高于全国增幅48.2个百分点。全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88亿元,同口径比2022年春节增长66.45%,增幅高于全国36.4个百分点。常德也不例外,商场、超市、餐饮店、影院等生意红火,成绩亮眼。公众的消费热情不仅让商家看到了希望,也凸显出了经济快速向好发展的大势。
过去的三年,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格栅”,不仅大家的行为受到了制约,而且每个人自主抉择的程度也大打折扣。这种非正常的际遇在破坏常规秩序的同时,也使人们为回归正轨而超常蓄能。所谓“报复性”消费的说辞,不过是大家对根深蒂固的“内心秩序”的重拾。这种认识和感受生活的“内心秩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为文化所赋予。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之后,紧跟而来的恰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风俗、习惯、价值观的春节。节日里,人们看似异常“火爆”的行为,既是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的生物本能的反应,也是共有思维模式的呈现。可见,只要有人,就有活力,就有希望。何况我们的人口基数如此庞大,凡是与真实的生命体验能够打通的生意,都有可能赢得热捧。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奇迹,绝非痴人说梦。
从诸多最新出版的专著和一批专业人士声名大噪的年度演讲中可以看到,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声音占据主流。多数人预判今年整个中国经济有望比肩甚至超过2019年的“小阳春”,经济大环境极大可能是2018年以来较好的一年。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局面里,中国可凭特有的完整产业链、超强制造力、庞大的消费市场等优势不断发力;二是全球持续的高通胀导致头号西方国家经济下滑,势必影响我国的净出口,拉动国内需求必成重头戏;三是全球经济进入博弈大于合作的新时期,“双循环”中的“内循环”便成了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的“定盘星”。
“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心人已经察觉到一些地方房地产正在重新回到经济支柱的地位,舆论对于教培行业的评价也在转向正面,越来越多的省委书记正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强调民营企业的作用……显然,面对新的形势,多地激活经济的举措已经出台并快速落地。眼下,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否转向,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限时作答的填空题。可谓火烧眉毛,刻不容缓。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八届五中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推动经济加快恢复、整体好转”的号召,制定了突出工业导向、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城乡统筹、增进群众福祉的行动指南,并且结合实际明确了具体任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市委审时度势的紧迫性和建设现代化新常德的主动性。全市上下如何深刻领会市委的要求,积极变通,找准大趋势中的“小趋势”,从中赢得常德长足发展的专属赛道,实乃当务之急,不容坐失良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