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新闻 > 正文
沅澧时评|让“营商码”发挥应有作用
时间:2022-09-08
来源:尚一网
编辑:丁宁
作者:胡德桂
分享到:

■  胡德桂

办证、检测、现场评审……没有哪一项不收钱的,吃了、喝了,还索要红包……这事发生在江苏省兴化市。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了此事。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组明察暗访后坐实了这一问题:兴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部分工作人员在办理培训证明、出具检测证书、开展现场评审等环节,向当地20多家企业“吃拿卡要”。从督查情况看,兴化市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向市场主体“吃拿卡要”现象较为普遍,企业敢怒不敢言。(据新华社8月28日相关报道)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法规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已两年有余,为何还出现这等与优化营商环境格格不入的龌龊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的地方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停留在“只打雷、不下雨”的阶段。

殊不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营商环境?“条例”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给出了宏观层面的做法,那就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然而,有的地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缺少微观层面、可操作、具体的铁腕举措。篱笆扎得不紧,给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有了空子可钻。

同样是涉企检查,常德市武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做法却让人感到很新鲜,得到企业的点赞。该局工作人员要到常德孤峰饮业有限公司询问调查水质抽检相关情况。工作人员在该公司门口扫“湖南营商码”后才进入企业,其执法检查情况有据可查。这是常德在全省率先启动的“湖南营商码”试点工作的一个场景,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创新性举措,让营商环境的篱笆扎得更紧了,让涉企执法检查一码留痕,涉企诉求扫码便知,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投诉渠道。(见《常德日报》9月1日头版相关报道)

假如兴化市推行了“营商码”,说不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不会出现那种“吃拿卡要”现象,至少可以有一个便捷的投诉渠道,不至于把问题弄到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

优化营商环境,是常德市委市政府的“生命线工程”,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还有路要走。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要把兴化市的相关问题作为警钟长鸣,要以“湖南营商码”试点为契机,真正解决部门涉企执法检查随意性较大和市场主体反映问题途径较少这两大难题,让市场主体实实在在感到安心、放心。

尤其需注意的是,千万不可走形式,而要充分发挥“湖南营商码”的应有作用。“湖南营商码”最大的功能就是“留痕”。“留痕”的目的就是便于甄别:这个“痕”该不该“留”,“留”得正不正。对于不当、不正“留痕”,我们要把常德市纪委有关严明作风纪律,护航营商环境的“7条禁令、20个不准”搬出来动真格、镇邪气,让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