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点滴文明 源自家庭 > 正文
【常言道】说长道短话家风
时间:2022-06-16
编辑:姚璇
作者:陈集亮
分享到:

    □陈集亮

    《常德日报》6月14日的4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家同心 其利断金》的通讯,说的是汉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利华一家人在政府的帮扶下走过风雨迎来彩虹的故事。从风雨飘摇的贫困户到苦尽甘来的幸福家庭,除了政府的帮扶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良好家风的延展。正如记者在记者手记中的感慨:“好家风是什么?是夫妻同心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情义,是孝顺父母帮衬兄弟的担当,是我有双手不等不靠辛勤劳动的决心,是尽职尽责教育子女的责任……”

    借助百度,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家风的内涵与外延。“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但关于家风的讨论与实践,却可以上溯很远。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为子女计长远”到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些都是家风教育的上好教材。

    好的家风传承,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人才辈出的保障,往大里说也是家国之幸。我国那些出名的家族,比如山西裴家、浙江钱家等等,正是有书香门第的滋养和修齐治平的胸怀,人才辈出,栋梁不绝如缕。就湖南而言,仅曾国藩家族,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8代人中出了240多位杰出人物,很多人成为医学、农业、科学、铁道交通等各行业的翘楚,就连鲁迅、陈寅恪、傅斯年等近现代的文化巨子,都和曾家后人有着或亲或友的关系。主要原因就是开创曾氏家风的《曾国藩家书》。诸如“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满则招损,亢则有毁”、“凡事皆贵专”、“交友需常常来往,不可太疏”等等警言,无不是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在常德临澧,有一个几乎能够和曾氏家族比肩的望族黄家,清末著名诗人黄道让家族。近两百年来,黄家出了150多名杰出人物。黄道让的孙子黄右昌,民国年间就已是著名法学家,是新中国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黄道让的曾孙黄宏嘉,被誉为“光玻纤维第一人”,是中国科学院著名院士。黄道让的玄孙黄细亚,著名的民盟盟员,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歌乐山下牺牲的著名烈士。其家训的宗旨就是“书香传家”,黄道让的一卷《雪竹楼诗词》,成为代代相传的宝典。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里面,家风(也称门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诸如“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之类的家训,确实滋养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性。重视家风教育的家庭,无不代代出贤人。反之,就会出现人才凋敝乃至出现让家族蒙羞的小人或者恶人,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