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新闻 > 正文
【沅澧时评】乡村振兴,村里不能等待观望
时间:2022-04-01
来源:尚一网
编辑:
作者:胡德桂
分享到:

□常德日报评论员 胡德桂


乡村振兴,村里不能光靠等,自己也要脚踏实地干起来。自己干起来了的村,在乡村振兴中绝对不会落伍,往往走在前头。鼎城区谢家铺镇施家陂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该村已成为“全省集体经济发展强村”“省级美丽乡村”。原来,该村千方百计引进企业,村里“长出”了23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村里有了企业,村民可在家门口就业,农户、村集体都可以入股企业。于是,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了。如今,发展企业成为该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常德日报 3月28日报道)


也许,施家陂村发展企业的做法不可复制,但该村“干”的精神与劲头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干劲十足源自施家陂村强烈的振兴欲望,那就是不满足于摆脱贫困,不满足于当下的小康生活。复制施家陂村“干”的精神,首先要复制他们那种要振兴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动力之源,可以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如果连这种欲望都没有,叫村里哪来的动力?村“两委”,一个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一个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推进中,千万不能光靠等,还等什么呢?难道要等别人振兴了再来拉你一把?殊不知,在等待观望之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注定会被发展的潮流甩在身后。所以,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汉思想要坚决摒弃。当然,干起来,也不是蛮干,而是因地制宜地干。只要干了,变化是迟早的事,是大小的事。条条道路通罗马,干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总的路径是瞄准产业。

也许一提产业,人们心里头就犯嘀咕: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都不容易,农村农民能发展得了产业吗?其实,农村是个大工厂,田地是个大车间,人们吃的、喝的、穿的等,哪一样能离开这个大工厂、大车间。农业产业与工业产业各有千秋,都属于能占据半壁江山的产业。更何况在工业反哺农业的今天,在社会资本的眼光更多地投向农业产业的今天,农业产业必将雨后春笋般在广袤的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农民以承包的土地入股农业企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更是今后农业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村里要明白这一点。明白这一点并不是要你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是旨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去干,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产业发展的铺垫。

其实,农村是产业发展的大舞台,除农业产业外,还可跨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就农业产业而言,就算村里再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特色产业,水稻、棉花、蔬菜、水果、生猪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品种改良、生态种养等措施发展成一个个足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的大品牌、大产业。比如澧县码头铺镇刻木山村利用地处丘陵的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和林下经济,纽荷尔脐橙、柚子、早熟香桃等近4000亩果林下再放养土鸡,还利用村里5000亩生态林下放养土猪。该村村民只管种养,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包销售。该村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章做活了,做到了极致。农村本来就是一个生态大公园,所以,就跨界旅游产业来说,村里完全可以把发展农业产业与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比如鼎城区十美堂镇紫流村在万亩油菜基地里修建赏花专用通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于是,该村农家乐乐起来了,生态菜籽油等土特产也被游人顺便带走了不少。再者,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都是值得挖掘的文化产业,可以与观光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出发点与落脚点皆指向乡村。正因为如此,作为村来说,绝不能等待观望,应以主人翁的姿态,义不容辞地扛起应有的担子,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