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冰
冬去春来,复工复产、招工就业的节奏步奋蹄急。桃源县政府为县内农民工订制“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免费送岗专列,载有786名桃源籍务工人员的列车从桃源直达东莞。石门邮政“爱心大巴”再次出动,将82名外出务工人员送到广东。有送也有接,津市市派出两辆稳岗专车前往贵州、湘西,将89名务工人员接回本地企业。人社部门组织的新春招聘会一场连着一场,帮助企业集中招工,帮助劳动者就地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稳住就业这个基本盘,生活才有保障,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稳定和谐。我市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及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让群众在工作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湖南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其家庭年收入的构成中,长期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帮助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就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正因为如此,全市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同时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一站式直达输送,帮助劳动力安全迅速返岗。
劳动力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推进城乡建设、产业升级的基础支撑和不竭源泉。近年来,常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要素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顺应这一需求,我市不断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各级人社、工信部门对重点企业实行“保姆式”用工服务,提供个性化用工方案,线上线下招聘共同发力,多途径、多渠道促进就业,化解企业用工难。
尽管如此,很多企业还是会面临用工紧缺的局面,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频繁上演。我们经常能看到招聘会提供岗位数远多于求职人数的现象,经常能听到企业方感叹招工难。我们要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将劳动力送出去、引进来,这是保民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全社会还要付出更多努力,将更多的劳动力留下来。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特色逐渐明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空心化等社会困局也同时得到缓解。全市上下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企业以信心,也促进劳动者的向心力。“就业不用去远方,理想工作在家乡”的就业观日渐深入人心,更多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更多人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