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新闻 > 正文
【沅澧时评】将大地写在新闻里
时间:2022-02-01
来源:尚一网
编辑:
作者:高玲
分享到:

□高玲

新年伊始,常德日报社启动“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与此同时,全国各媒体记者也在凛冬之际如火如荼地走基层。2011年1月,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全国性基层采访活动,迅速遍及全国,成为各级媒体年终岁初的“重头戏”。

走基层,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我国14亿人口大部分在基层,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激动于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更要关注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人间烟火,而记述属于每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就要走进基层,发现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崭新故事,感受真实的、鲜活的、充满泥土味的百姓生活。走基层,是媒体凝聚受众的需要。实践证明,能打动受众的,往往都是时代巨浪背后的民间声音、百姓话题,群众变化着的生产生活需求,工作中的收获与失败,日常中的喜悦与烦恼,这些充满温度和热气的新闻,是受众高度关注和喜爱的产品。

走基层,首先要走下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下去就是走到工厂车间去,走到田间地头去,走到街头巷尾去,走到群众中间去,了解国家基层真实状况,体验乡土中国真实况味。走基层,还要走进去,要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用心去感受基层的脉动、群众的冷暖,让普通百姓、一线员工成为新闻主角,让他们的形象和声音成为新闻中最生动的表达。

走基层的成果,是一批批冒着热气和地气的新闻作品,一篇篇来自生活最前沿的鲜活特写,一幅幅反映时代风貌的社会图景。《回家的路》和《“变”的多重奏》两篇通讯中,越来越通畅的回家路,越来越宽阔的创业路,展示出时代变化对每个人的正面影响,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在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百岁覃福姐的悠闲生活》《朝向往的生活前行》捕捉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一个个平常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受众通过文字和图片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欣喜与幸福。策划《每天20000步,他们在忙些什么》和《致敬每一颗“螺丝钉”》,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工作人员为“跟班”对象,再现他们的工作场景,既展现出了工作本身的繁琐,又表现出了他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走基层还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方式。走到群众中间,可以感知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变化,感知各项国家政策的落地情况,感知普通群众对基层干部的鱼水深情或者更高期许。这些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想法,反过来又可以成为各级政府调整或制定政策的参考,有助于上层政策与基层现状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