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从泥瓦匠到领路人——安乡县官垱镇乡贤詹世祥侧记
时间:2025-04-08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蹇贲 文/图

4月8日清晨,一轮红日从安乡县官垱镇护安村的天际缓缓升起,不远处,新修的村道蜿蜒穿过一片“嫩绿”的稻田,定格成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61岁的詹世祥站在村口,指着远处的堤坝感慨:“小时候跟着大人防汛,扛沙袋摔得满身泥,那时就想,要是能把堤坝修牢些该多好。”

生于1964年的詹世祥,是土生土长的护安村人。在他的记忆里,少年时代总是与农活、防汛交织:凌晨四点摸黑割稻,洪水漫堤时彻夜巡防,泥泞的田埂磨破过十几双布鞋。“那时村里穷,但乡亲们互帮互助的情分,比渠水还深。”他抚摸着槐树皴裂的树皮,仿佛触摸着旧时光。

1987年,詹世祥怀揣着致富梦想,挤上开往湖北的绿皮火车。在武汉建筑工地,他白天砌墙抹灰,夜晚借路灯研读建筑施工相关书籍。“当学徒时睡过工棚顶棚,暴雨天被子能拧出水。”谈起往事,他笑着掀起袖口,小臂上至今留着烫伤的疤痕。

“我是农村娃子出身,不怕吃苦,我发誓一定要闯出点名堂来!”詹世祥心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几年,他终于完成了从普通打工人到包工头的转变。

为了帮助家乡人,詹世祥在家乡组建了一支包工队。几年下来,詹世祥带领大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詹世祥工作照

“我的志向并不止于此!”詹世祥铿锵有力地说,从包工头到承包商,再到2014年创立湖北湘峰房地产公司,詹世祥的“造楼版图”遍布荆楚,但办公室始终挂着护安村的老屋照片。“每次签完合同,看着照片里斑驳的土墙,就觉得该为家乡做点啥。”

2019年,安乡县招商引资团赴鄂考察。座谈会上,詹世祥当场拍板:“我要回家乡做点事。”次年,投资2.1亿元的“状元华府”项目破土动工。

在官垱镇敬老院,89岁的刘奶奶摸着新添的冰柜念叨:“世祥有心,我们在这里养老很好。”据统计,詹世祥近年来累计捐赠超50万元,硬化村道3.2公里,解决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问题;为官垱中学添置新课桌椅、对学校教学设施进行维修;设立奖学金,助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梦想,助学金总额达50万元;2020年耗资千万元,支持安乡第二中心幼儿园的建设,2021年修建子龙小学时捐赠150万元……

在2025年官垱镇助学仪式中,接过助学金的贫困生小张红了眼眶。詹世祥拍着她的肩膀说:“我吃过没文化的亏,你们要把书读透,将来带着本事建设家乡。”

詹世祥(左五)参加公益活动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作为官垱镇商会监事长,詹世祥的日程表总为家乡留出位置,牵线湖北客商采购“官垱干子”,助传统豆制品进驻3家连锁超市,组织商会骨干研讨“官垱干子”发展问题;组织在鄂企业家成立“老乡智库”,为镇里文旅规划献策。“单打独斗力量小,要带着更多‘归雁’齐飞。”他把这句话时时记挂在心头。

从扛沙袋防汛的少年到执掌亿元企业的乡贤,多年来,詹世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把家乡装在心里”的赤诚。正如安乡大道的石刻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或许是对安乡县“回归经济”最温暖的诠释。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