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江一舟 通讯员 陈献隆 文/图 4月8日课间,常德经开区莲花池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四年级135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春耕劳作。孩子们手持锄头翻整土地,勾勒出春日里最生动的成长图景。
劳动现场
“翻土时注意手腕发力”……指导教师穿梭田垄间,既示范农具使用要领,又细致讲解耕作技巧。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源自学校构建的特色劳动教育体系。2023年,该校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并将每块责任田分配至各班级,由学生自主命名并规划种植方案。收获的蔬菜由班级自行分配,有的带回家与父母分享,有的摆摊进行爱心义卖。这种“劳有所获”的实践教育,让“粒粒皆辛苦”不再是一句口号。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品格塑造。”通过耕作体验,学生们既领悟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真理,更在协作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春种秋收中亲身体验,在劳动中学会责任和成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