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罗希 文/图
春和景明,万物生长。各地春花盛开,迎来大量游客,其中随处可见老年游客的身影。
常德桃花源景区里,老人们在粉白相间的桃花前拍照打卡,玩得不亦乐乎;武汉樱花园内,大量老人慕名前去,赏樱花盛景;各地老人漫步油菜花田,乐享自然美景……
越来越多“银发族”的观念发生转变:“世界那么大,我都想去看看。”银发经济潜能在旅游消费市场日渐凸显。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怎样开发多样化的老年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适老化水平,让老人更好地奔赴“诗和远方”?
传统旅行社主要客户群体已转为老年人
“我们带得最多的团就是老年团。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老年团发团,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优惠。”当了9年导游,周律含对带老年团颇有经验。
周律含告诉记者,近期,前往桃花源景区看桃花和前往武汉看樱花的老年团明显增多。“老人喜欢相对休闲的旅游方式,他们喜欢慢慢游、轻松游、不费体力地游。”旅途中,她会时刻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组织他们喜欢的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他们在旅行中安全舒适,玩得开心、放心。
“传统旅行社主要客户群体已转为老年人。旅行社设计的观光、休闲、养生等线路,都是针对中老年客户群体。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关注这个群体,相关宣传营销也是围绕老年群体做市场引导。”常德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勇表示。
从打卡三山五岳到异地康养旅居,从跟团游到自驾行,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加入旅游大军,银发旅游消费市场展现出广阔前景。
根据全国老龄委数据,银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旅游正在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相关机构调研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龄旅游专题报告》显示,17.6%的中老年群体每年旅游3次及以上,40.8%的中老年人每年旅游一到两次。
“银发经济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银发旅游亦是旅游产业的新蓝海。”常德市文旅广体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表示,常德银发旅游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优越的基础条件、便捷的公共体系、丰富的康养体系。
今年,全市制定了《常德市文化旅游产业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突出“康养休闲”特色,建设常德康养产业先导区。常德森林覆盖率高,休闲度假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一应俱全,丰富的旅游资源能为游客带来美好的休闲体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开通了多条面向老人群体的旅游线路,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设备等比较完善,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铁路+旅游”“游+学”成银发旅游市场新宠
近日,各地银发旅游专列纷纷发车,满载老年团去往祖国大江南北。随着旅游市场的变迁,“铁路+旅游”模式正成为文旅产业中的“爆款”。
“我们一直在做银发旅游专列产品。以前这类专列偏向便宜、低端,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现在的专列拥有更便利、舒适的环境,配备了防滑扶手、紧急呼叫器等适老化设施,整体实现了旅游消费升级。”常德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伟贤表示。
去年8月,68岁的陈国强在抖音上刷到了乘坐专列游东北环线的宣传片,一趟火车跨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五省区,游遍沿途省份特色景点。
报名后,陈国强和老伴从武汉上了专列。一趟玩下来,陈国强对整体行程设计很满意。“性价比很高,整个东北都跑完了。我感觉不累,火车停靠后,大巴车直接把我们接到景区,每段车程都只要1个多小时。”
在专列上,导游组织老人们开展象棋比赛、扑克比赛、唱歌等活动。每列车厢都配备了医生,列车员会定时巡夜,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
“银发旅游专列具有一线多点、安全舒适、经济高效的特点,将各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拉动旅游列车沿线各地消费增长。”吴勇看好银发旅游专列的发展前景。
近期,吴勇正在与省内其他市州旅行社沟通,希望能让联通湖南省内景点的旅游专列开到常德来。“常德有桃花源、柳叶湖、常德河街等名声在外的景点,也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还有很多历史文化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是个十分适合停留的旅居地。”
与此同时,“边学边游”正在银发旅游市场刮起一阵“新风”。研学游产品以其独特的“游+学”模式,赢得了广大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2024年中国银龄旅游专题报告》显示,67.9%的中老年消费者期望在旅游途中能够学习到当地的非遗、诗词、书法、音乐等内容。
“我们今年开设了桃源木雕、常德丝弦、桃源刺绣、擂茶茶艺等非遗课程,学员们经常提出,请老师带着开展实地体验式旅游。”常德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陈艳莉说,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掘与老年教育密切相关的文旅产业价值,常德开放大学将发挥老年教育系统办学优势,挖掘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开发设计几条有代表性的康养游学精品路线,在全市乃至全省老年人中推介,与长沙、岳阳、张家界等启动康养游学项目的市州开放大学实现交流和互补。
市场呼唤个性化、多样化旅行产品,让更多老年人畅享“诗和远方”
“我们为什么喜欢旅游?因为出去之后有一种幸福感,让我们忘掉了烦恼和疾病。”这几年,陈国强和老伴从南游到北,如今已是资深旅游爱好者。
乘坐专列游东北环线时他发现,老人喜欢起夜,火车卫生间门口经常排长队,洗漱不方便,充电口数量少。一些景区针对老年游客的考虑还不够周全,如景区洗手间没有扶手,有些需要爬山、徒步的景区休息设施不足。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规避风险,一些旅游机构会对高龄老人设置“一刀切”式的年龄门槛,让一些身体不错的高龄老人感到无奈。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提到,部分景区、交通工具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未进行适老化改造;很多景区未针对老年人设计适老化旅游产品,老年人在景区内难以找到“可游玩性”。
对很多老年游客来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县域游、微度假、康养游等具有松弛感和度假感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受到老人青睐。同时,他们更注重旅途中的文化内涵、情感互动、研学体验等。
“旅游行业要进一步开发高品质旅行产品,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出行选择。同时,也需要法律法规、保险制度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银发经济保驾护航。”吴勇建议。
“市场上老年研学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医疗和应急保障不足。”陈艳莉表示,为了推动老年研学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各方需要携手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加强市场监管和宣传推广。
“常德发展银发旅游还存在专业人才不够、旅游资源链不完备、康养产品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常德市文旅广体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表示,未来,常德将加大银发旅游产业引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居养老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康养精品线路,做好非遗项目展示演出与特色民宿的深度结合。同时,开发怀旧游、青春游、生态健康游等产品,促进康养旅游路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倡导各地推出门票减免、交通优惠等针对老年人的折扣或免费政策,让更多老年人畅享“诗和远方”。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