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志英 徐珊珊 通讯员 郑利 文/图 4月2日,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内,一幅令人欣慰的画面映入眼帘。37岁的产妇文某神志清醒,正有条不紊地回答着医护人员的提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多少岁?”谁能想到,就在短短5天前,这位产妇因突发羊水栓塞,生命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好在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她的生命。
3月28日,文某因完全性前置胎盘,在该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当胎儿顺利娩出的那一刻,本应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时刻,然而,意外却毫无征兆地降临。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皮肤发绀、湿冷,情况万分危急。更为揪心的是,她的血压急剧下降至43/28mmHg,心率也锐减到仅35次/分,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大动脉搏动几乎消失不见。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产科和麻醉科团队瞬间判断患者为羊水栓塞,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就此拉开帷幕。产科和麻醉科团队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孕产妇绿色抢救通道,为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按下了加速键。
“羊水栓塞发病迅猛,死亡率极高,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必须分秒必争!”医院副院长肖伟、医务部主任欧阳文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火速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并立即上报市卫健委妇幼健康科。在他们的统筹协调下,所有医护人员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这场生死较量之中。
彼时,患者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瞳孔也在逐渐放大,情况愈发危急。产科与麻醉科医生一刻不停地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试图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哪怕一丝希望。与此同时,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等多学科专家接到紧急通知后,迅速放下手头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从各个科室赶来,一场汇聚全院精锐力量的生死救援正式打响。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智峰在接到求助电话时,他全然不顾右脚扭伤的伤痛,心急如焚地带领团队成员飞奔至产科手术室。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评估,陈智峰判断患者符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指征。医护人员迅速而熟练地完成管道置入操作。随着ECMO设备缓缓启动,奇迹终于出现,患者的自主心率和血压开始逐步回升,这无疑是这场艰难战斗中的第一个胜利信号。
3月28日17时左右,在初步稳住病情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观察与治疗。在接下来至关重要的时间里,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组织心血管、神经、呼吸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专家们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展开深入讨论,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每一项治疗措施都能精准地作用于患者,为其康复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4月2日,文某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目前,患者已经转入普通病房,正在康复中。
新闻延伸——
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成分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过敏样反应、肺动脉高压、肺水肿,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心脏骤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产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表现,危及生命,是产科特有的罕见并发症,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可导致母儿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全球范围内羊水栓塞的发生率还存在很大差异,其发生率为(1.9—7.7)/10万,死亡率高达60%—80%以上,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素有“产科死神”之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