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覃小平 通讯员 刘钰洁 唐亚翔 文/图 春耕时节,石门县现代农业再添科技新“哨兵”。近日,石门县首个高标准农田小气候站在该县易家渡镇叶家坪村正式投用,它通过全天候“对话”农田微气候,为万亩油菜和玉米轮作地装上“智慧大脑”,以数据解码开辟种植新路径,助力“黄金粮仓”向科技要产量、向智慧要效益。
新建的小气候站集成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辐射、光合等气象参数监测功能,可实时查看数据,及时指导调整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系统可提前预警极端天气,帮助农户采取防涝、抗旱等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为确保小气候站发挥实效,石门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他们结合气象监测数据,为农户制定玉米生长期管理方案,优化播种时间、调整密植比例等。此外,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气象局将联合开发“气象+玉米生长周期”定制化模型,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目前,石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超30万亩,覆盖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作物。农田小气候站的建成,不仅为“湘北粮仓”注入科技动能,更为全县探索“一作物一气象”精准服务模式提供样板。下一步,石门县计划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多源数据,构建全域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双赢。
技术人员在安装设备
新建成的农田小气候站投入使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