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城事体验日】今天我是养老院护理员 ——守护“夕阳”
时间:2025-03-28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曾妮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体验过形形色色的职业,但今天,我选择了一个一直不敢轻易触碰的角色——养老院护理员。清晨6点,我穿上蓝色的护理服,戴上手套和口罩,跟随护理员杨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90多岁的陈爷爷处于半失智失能状态,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为他洗漱。打来温水,杨姐教我如何从内眼角开始擦拭,毛巾的一个角只能擦拭一只眼睛,以保证卫生。原来,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洗脸,背后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每天为卧床的老人翻身、清洁是保证老人皮肤不溃烂、预防褥疮的关键。为爷爷更换尿不湿时,我站在床边,迟疑了。杨姐看出了我的尴尬,轻声鼓励我:“老人啊,你就得当他们是孩子,别去想性别。”我深吸一口气,颤抖着的手笨拙地为老人擦拭残留的尿液,隔着口罩也能闻到的味道和视觉上的不适,让我的胃一阵阵翻江倒海。转过身去,我止不住地干呕起来。杨姐却神色如常,动作娴熟地处理完一切。她的从容让我感到惭愧,也让我意识到,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记者为老人洗脚。冯顺前 摄
擦洗完身体,杨姐要我试着把140来斤的陈爷爷抱到轮椅上,我使出了全身力气,也没有让老人动弹半分,杨姐却驾轻就熟地将爷爷抱起。她告诉我,护理工作不能靠蛮力,得讲究技巧——双腿岔开,重心站稳,才能借力而不伤到自己。看着她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的巨大力量,我不禁感叹,这份力量并非天生,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积累而成。

给陈爷爷刷牙时,他乖乖地张开嘴,配合着我的动作。我仔细地刷着他仅剩的四颗牙齿,心里涌起一阵酸楚。衰老,竟是如此无情。曾经能自理的生活,如今却连最基本的刷牙都需要他人帮助。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记者帮老人刷牙。冯顺前 摄
第二位护理对象,是詹奶奶,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逐渐得心应手起来。给奶奶穿衣、扶奶奶起来似乎不在话下,然而,当杨姐让我守着奶奶上厕所并为她擦屁股时,我再次陷入了挣扎。

我硬着头皮按她吩咐去做,却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一回头,看到奶奶不好意思的眼神,我忽然意识到,她只是身体失能,神志依然清醒。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衰老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折磨。为了缓解尴尬,我只好笑着说:“奶奶,你长得真像我外婆。”

看到奶奶乱糟糟的头发,我主动拿起梳子为她梳理,奶奶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是自然卷,年轻时可省了不少烫发的钱。看她笑了,我心里也暖暖的,仿佛看到了她年轻时的模样,岁月虽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却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

记者给老人喂饭。冯顺前 摄
喂饭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杨姐端来汤圆和鸡蛋,叮嘱我将鸡蛋弄碎,拌着汤喂给老人,以免噎到。我一勺一勺地喂,老人一点点地咀嚼、吞咽,时间仿佛被拉得无限漫长。杨姐轻声提醒我:“对待老人,除了细心,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她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喂完饭已是上午9点多,杨姐这才抽出时间吃早餐。想到那些挥之不去的味道,我一口也吃不下,她却大口大口地扒拉着碗里的馒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我劝她慢点吃,她却笑着说:“慢不得,一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忍不住问杨姐,这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她平静地回答:“一开始我也不习惯,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把家人送来养老院。后来才明白,照顾失智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专业知识,很多人是不得已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理解他们,也希望为他们多分担一些。”

我本以为,护理员的工作仅限于清洁和喂饭,但杨姐说,她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医学护理知识,比如按摩、康复训练、量血压,都是日常工作。

吃完早餐,杨姐带我去了活动室。她告诉我,有些老人来养老院,图的就是一个老有所乐的环境。除了身体健康,精神生活同样重要。看着老人们伴随着音乐挥舞双手,欢乐的气氛让我忍不住加入其中。但没过多久,杨姐就把我叫了出去,因为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繁琐,她没有时间再带我,要我跟在她后面有样学样。

一天的时间里,我跟着杨姐给餐具消毒、打扫卫生、帮老人量血压、剪指甲、剃胡须、做康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80多岁仍热衷炒股的梁爷爷,他谈起股票时神采飞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辉煌岁月;另外一位满头白发却步履矫健的刘爷爷,自豪地拿出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在国防科大任教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意气风发;而每天读书看报的沈奶奶,聊天时却调皮地和我开玩笑,说自己不识字。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格外快,停下来休息时,我才发觉自己累得腰酸背痛。看着杨姐和其他护理员忙碌的身影,看着老人们蹒跚的步履,我忽然明白,这平凡又不平凡的岗位,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和责任。他们的付出不仅关乎每一位老人的晚年幸福,更是社会文明与温度的体现。他们的不易,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记者手记】

守护“夕阳”

常德日报记者 曾妮

今天,我不再是拿着话筒、记录世间万象的记者,而是一名普通的养老院护理员。当我换上蓝色的护理服,戴上口罩和手套,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与陪伴。而作为养老院护理员,他们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夕阳”,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疲惫,更要克服心理上的层层障碍,他们每一次为老人做清洁、每一次耐心地喂饭,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我只体验了短短的一天,但这一天的体验,艰难程度远超我想象。尽管事先做了诸多心理建设,实际面对时,我依旧被强烈的冲击感包围着。工作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生而为人,不管曾经拥有什么,到最后都会殊途同归,随着衰老失去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与敏捷的思维,或许还有尊严。

养老院虽然干干净净,不愁吃穿,不缺人照顾,也不缺生活气息。但唯一缺的,是家人的陪伴。

每个人都会老去,养老院不是终点站,而是换乘站台。愿每一位老人,都能顺利换乘到温暖与安心的晚年之旅。也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愿夕阳更暖,晚霞更美!

编辑:王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