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黄云霞 通讯员 邹蕾 史明玄 文/图
这是一所以善文化为引领,投资近10亿元的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坐落在常德经开区,集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和高培教育于一体。校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假山流水,呈现出传统庭院风格、书院气息。

大气敞亮的校门
自2018年办学以来,该校就与湖南师大附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初中毕业生邓喻源2020年考入湖南师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学习,2023年通过强基计划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2024年,该校又有学生杨佳霖、胡乐乐、李大愚、刘飞阳进入湖南师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学习。
该校成立了创客中心,有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室、激光造物室、无人机教室、人工智能教室、作品陈列室等实践活动基地。7年来,该校学生多次参加市级、省级科技创新比赛,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竞赛活动)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100项,其中国际赛事奖项11项、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42项、市级奖项35项。
一所新建的民办学校何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近日,记者走进常德市德善学校,探访了该校内涵发展的高质量办学之路。

美丽的校园
智慧校园,彰显文化育人新范式教室里,读书声清脆悦耳;操场上,欢笑声此起彼伏;科创课上,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3月初记者走进常德市德善学校,发现校园里的每一处都彰显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常德市德善学校2022年由原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更名而来。该校以“德、勤、善、勇”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善教育,打造善文化。创办者胡登球对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都由知名设计师倾情打造,新中式庭院风格很漂亮。”从善行楼出发,胡登球带领记者参观了善毅楼、善娴楼、善淑楼、善勇楼、善思楼和善学楼、善修楼、善齐楼、善健楼等,他说,学校每栋建筑就像是刻上了“善”基因,学校旨在通过善文化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和担当之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青砖黛瓦的新中式建筑
党建引领,锻造教师成长新高度2023年,中共常德市德善学校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常德经开区社会组织中成立的首个基层党委,现有党员101人。2024年8月20日,黄克勤被任命为常德市德善学校党委书记。
黄克勤介绍,学校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建贯穿学校工作各环节,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党委委员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7名党委委员中,有5人承担了教学任务,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教师们树立榜样,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学部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科学设置“党员责任区”,充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校每年举行“党建领航促发展,教学竞赛展风采”教学比武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筹备、赛课和评课,展示了教学风采和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学方法创新与质量提升,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材施教,激发学子潜能新突破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常德市德善学校的决策者们深以为然。在以黄克勤为首的党委班子成员看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
作为民办学校,该校生源质量相较于其他学校略微逊色。但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高中办学质量位于同类学校前列,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该校副校长罗中才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高考,参考学生中30%上“双一流”线,50%上“特控”线,70%上本科线,这些学生90%来自本校初中。3年前,该校初中毕业生雷雨考入本校高中部的分数是275分,2024年高考,她以历史方向628分的好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学生李墨涵2024年高考考入空军航空大学。学生符澜进校时中考分只有245分,2024年高考,他以文化491分加上专业246分的好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美丽的校园一角
副校长毛敏介绍,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的272名专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5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5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1人,市、区骨干教师1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9人。正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李秘秘长期深耕英语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亲和力强,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她带领高中英语组教师编写了新高考二轮总复习英语复习资料《名师导学》学生用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语文特级教师石子林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历史特级教师龙益军在教学教研上造诣深厚,自创的“六环驱动·三阶破壁·四步清零”高考复习法深受学生喜爱。刘琼作为道德与法治市级学科带头人,课堂上注重创设意境和启发学生思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青年教师团队
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该校课程设置很有特色,如建构“核心素养+科学知识+个性特长”的“3+1+1”人才培养模式,即小学兴趣班、初中创新人才培养班、高中弘毅班以及小初、初高衔接课程。该校英语课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程每周3节,由5名专职教师授课,并进行“科学+人工智能”融合教学。此外,该校还提供足球、游泳、乒乓球、编程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小学兴趣班旨在发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特长。初中创新人才班为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湖南师大附中联合培养。高中弘毅班培养有梦想、有责任感、意志坚强的青少年。无论是初中的创新人才班,还是高中的弘毅班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化学实验课
教师们一致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材施教才能彰显学生特质和天赋,让他们闪闪发光,成为最好的自己。初中数学老师黄斌说,他曾教过的学生杨佳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遇上难题不放弃,喜欢探究解题思路和技巧,有钻研精神。去年杨佳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师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曾教过易超首、邓卓的班主任老师吴飞圆说,这两名学生在数学方面有天赋,通过“英才计划”进入湖南师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最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校运会,运动健儿奔跑
说到艺体方面的成绩,副校长张亚妮带记者来到陈列室,这里的奖杯和证书是最好的证明。学校场馆建设也很有优势。张亚妮介绍,善健楼投资1亿元修建,里面有容纳4000人的篮球馆,有恒温游泳馆,有美术、音乐、舞蹈训练室及健身房共21间。此外,校内有400米和250米的标准跑道运动场,3个足球场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畅快。学校现有31名音、体、美教师和专职教练,他们均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能力。

学生上游泳课
足球教练郭壮、王峰琦分别是亚足联国家A级教练员、亚足联国家B级教练员。2021年,他们带队参加常德市校园足球总决赛获初中男子组冠军;2022年,他们带队参加湖南省足球锦标赛获初中男子组季军,其队员中有1人获一级运动员证书、4人获二级运动员证书,足球小将卢琦政2023年4月入选U14中国国家少年集训队。游泳教练蒋雨桦毕业于中南大学,是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国家一级游泳裁判员、国家中级游泳教练员,带领学生和团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竞赛,其中12名学员达到28项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标准。乒乓球教练姚凡曾是湖南省乒乓球队队员,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所带队员谢聪凡、王远入选国家乒乓球队,还有多名队员入选省乒乓球队或被高校录取。

三点半课堂
科技赋能,培育创新思维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该校成立创客中心,组建了由专职创客教师和小学科学组老师组成的科创教育团队,开设机器人、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航模、创客、创意编程等科创系列课程。

科创社团课
2020年,该校聘请市级骨干教师、湖南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吴樱来校担任“科创类竞赛高水平队”负责人。今年初,该校又引进了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数据工程师曾祥旺来校任教,全新的DeepSeek智能AI教室将在6月建成。吴樱称,如今,科创教育的种子已在学校全面开花。2022年8月,学校高中部学生陈威与吴昕怡的项目《基于固化生物技术的快速沼气生成装置的研究》、初中部学生曹熙成与陈翔的项目《卡路里秤》成功入围“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国赛,并双双获得铜牌。2024年刘皓元、彭易龙、于习斌、刘益刚4人在湖南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分别获得小学组和初中组的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还获评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燎原计划创新教育试点校和创新教育基地校、湖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学生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关爱学生,护航励志追梦新少年学生每餐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每天15:30,可以在“课程超市”里选自己喜欢的特长课;晚饭过后,可享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免费为学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确保学生周末安全回家和返校。根据学生、家长自愿,该校义教部为学生提供周末托管服务,高中部为学生提供自习和运动场所……在该校,学生每天都能收获源源不断的幸福。因为有一群人,一直在默默付出,默默守护,他们的爱,24小时不打烊。

学生表演葫芦丝
7:30,陪餐;9:40,阳光大课间;18:00,锻炼一小时;20:30学生就寝……这是小学部1905班班主任王敏一天陪伴学生的时间。她笑言,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初中部历史老师李霞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将学生视如己出,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与之谈心,疏导其不良情绪,学生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老师”,其所带的两届学生参加中考均居市直学校前3名。“生病了找肖老师,想妈妈了找肖老师,衣服要洗了找肖老师……”6年时间里,生活老师肖秀金早已成为了小学几百名学生的“肖妈妈”。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赵金丹也成了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女生有悄悄话,会主动跑去心理健康中心,向她倾诉;男生与家人闹矛盾了,也会主动找到她,宣泄排解不良情绪。

学生表演打鼓
副校长李运菊介绍,学校现有的3400余名学生中,98%为寄宿生,学生在校时间长,需要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团队协作能力和生活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童心向党 我是接班人”“12.9”合唱、百名主播讲党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校园“五大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英语节、艺术节)、三星比赛、入学开笔礼、红色研学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德善少年”“德善优秀学生”评价体系,激活内驱力,培养具有学校文化烙印的“德善青少年”。学校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按照“益智、健体、激趣、审美”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路,开辟了丰富多彩的“三点半”课堂,为学生基础学力、个性成长服务,还开设了艺术类、科学类、文学类、体育类、生活类、益智类6大类50多个社团,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学生健身房内锻炼身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未来发展,黄克勤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德勤善勇”的校训,沿着质量立校、课程领航、科研驱动、特色强化、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聚焦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运会开幕式上,学生放飞气球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