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聂晓军 通讯员 姜俊帆 文/图
“沅水号子喊大的地方,洞庭鱼米养胖的地方……”3月26日,在武陵区南坪街道办事处活动中心,一堂合唱课正在火热进行。现场座无虚席,120余名老年人精神饱满,沉浸其中。他们跟着专业老师吟唱常德丝弦,脸上洋溢着陶醉与喜悦。
活动现场
这是南坪街道第四次公益音乐课堂。自2025年起,南坪街道文化站致力于推动文化服务下沉,将公益课堂视作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关键载体。通过“需求导向+资源整合”的创新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使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一站式”文化生活服务。“在家门口就能参加这么有意思的课堂,感觉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当天上午,望月社区居民罗菊秋第一次前来参加课堂。她略显紧张又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找了个角落位置坐下。一开始,罗菊秋还有些放不开,只是跟着大家小声哼唱。但随着老师耐心地讲解常德丝弦的韵味与技巧,她开始逐渐投入。
张兰正在授课
“大家注意常德丝弦的独特韵味,咬字要清晰,唱出它的婉转与悠扬。”此时,武陵区文化馆业务骨干张兰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耐心地示范。学员哼唱时,她穿梭在人群中,仔细倾听。发现有人节奏不对,她立刻停下,轻声指导。老年学员认真学习
作为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张兰积极投身公益课堂。每周三上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南坪街道办事处的活动中心里,她坚信,通过在老年人中传唱常德丝弦,能为本土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公益课堂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今年70岁的陈小玲说,她以前总宅在家里,不爱出门,也没什么朋友。在朋友的带动下,现在她每周都积极上课,练习合唱。
随着公益音乐课堂的持续开展,课程深受老年人喜爱,大家学习合唱的热情愈发高涨。然而,合唱所需的基本设备匮乏,这让合唱团团长鄢国发犯了难。学员胡开福得知后,主动提出愿意出资赞助,并积极协调资源。
在鄢国发、胡开福等人的带动下,学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老人主动承担起整理教室的工作,营造舒适的上课环境;有的利用自身人脉,邀请有经验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专业建议;擅长乐器演奏的老人则为合唱伴奏,甘当绿叶。众人齐心协力,使公益课堂设备逐渐完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南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公益音乐课堂仅有40多人自发参与,缺乏系统组织和专业指导。今年以来,街道文化站主动协调武陵区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前来授课,成效显著。未来,街道还将积极链接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创新形式,持续为老年人文化生活添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