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王浪 通讯员 刘颖 文/图
“放射科医生是医疗战场的‘侦察兵’,情报准不准,关乎整场战役的胜负。”近日,记者走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采访该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杨进时,深耕影像近27年的他,摩挲着他那个快“包浆”的移动硬盘说了这样一句话。
移动硬盘里面装载着近500G的专业书籍,是杨进筑起的一座医学知识堡垒,也是他为患者精准医疗托起的生命防线。
1998年从原怀化卫校(现湖南中医药大学)影像专业毕业的杨进,带着对医学的赤诚扎根基层。在桃源县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影像工作的14年间,他亲历了基层医疗设备从“黑白胶片时代”迈向“数字影像时代”的变革,“那时候我就明白,放射科医生的眼睛必须比机器更敏锐”。2012年,他通过公招考入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他成为科室副主任,这些年来,除了工作上的兢兢业业,他从未停止过学习。
相较纸质书籍而言,杨进更喜欢电子书籍,理由很简单:一是翻阅方便,二是价格便宜。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电子书籍,他准备了一个容量500G的移动硬盘,如今,这个移动硬盘容量告急。“我们影像医生需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学习,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临床、病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这样才能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给出更准确的影像诊断。”他细数着硬盘里分类细致的文件夹,每个子文件夹标注得十分详细。
被问及工作如此繁忙何时学习时,杨进笑着说:“晚上,孩子写作业,我就看专业书籍或文献。”除了晚上,他还充分利用工作闲暇时间看书学习,长期的学习夯实了基础、提升了专业水平。去年,一位50多岁女性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8毫米肺结节,杨进顶着压力坚持患者是微浸润腺癌的判断,最终病理结果验证了他的诊断,为患者争取到最佳手术时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55岁的杨先生被另一个医院诊断为肺癌,经人介绍找到杨进,杨进综合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后表示可能是淋巴瘤,进一步检查被证实确实是淋巴瘤,患者愈后也不错。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我们放射科医生就是一名专业技术员,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当好临床的眼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杨进抚摸着陪伴他走过多年的移动硬盘说道,对于这位年过不惑的影像医生而言,500G的电子书库不仅是知识容器,更是一代医者在时代浪潮中锚定初心的坐标——当科技日新月异,唯有对生命的敬畏与求知的执着,才是照亮医学暗礁的永恒灯塔。
专家简介:
杨进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三医院多次进修学习,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二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擅长胸部、腹部、骨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