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精准微创助患者“挺直腰板”
时间:2025-03-04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王浪 通讯员 腾燕妮

脊柱被称为“人体第二道生命线”,不仅是身体负重的立柱,也是大脑中枢神经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然而,对医生而言,和脊柱“打交道”并非易事:切除病灶的同时,还要重建脊柱的结构稳定性,最大限度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这极大地考验着手术医生的耐力和操作水平。

近年来,湘雅常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执行主任陈芳田一直坚持“创伤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的治疗理念,在方寸之间为患者解除病痛。

见“微”知著

为腰椎病患者轻松减痛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柱”,但因周围密布血管、神经,手术治疗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患者瘫痪等严重后果,致残率高,所以很多人十分抗拒手术。如何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指征明确的手术,避免因害怕而耽误治疗?陈芳田一直在探索。

陈芳田(右)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陈芳田就读于原北京军医学院临床专业,后续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职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多次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军总医院、河南省直三医院等全国知名的脊柱外科培训基地进修。在进修过程中,陈芳田不断汲取着先进的微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他发现脊柱微创技术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能用最小的创伤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自此他便在脊柱微创技术领域深耕。

2018年,适逢湘雅常德医院广纳贤才,陈芳田看中了“湘雅”这个平台,毅然来到湘雅常德医院,并将脊柱微创技术带到了该院,以微创理念为指引,不断探索更多、更精准的治疗方式,为腰椎病患者解除病痛。

陈芳田(右)与同事探讨患者病情

73岁的朱生(化名)是津市人,长期腰痛导致驼背,不能长时间行走,十分痛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陈芳田的门诊寻求治疗。陈芳田接诊后发现,该患者腰椎滑脱,压迫神经。以前治疗该病症需要进行常规开放性手术,患者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

此次治疗,陈芳田为患者施行了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滑脱复位、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椎旁肌肉得到保护)。患者出血少,康复快,术后几天背就直了,疼痛明显缓解,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出院没多久,他还介绍了一位有同样病痛的82岁老妇人过来做手术,现在他还天天打门球。”陈芳田笑着说道。

陈芳田(左)查看患者康复情况

像朱生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79岁的林广(化名)也因微创手术“少吃了很多亏”。林广患有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病痛导致其已不能正常行走。但他又有心脏病、支气管炎等基础病,不适用全麻手术,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做手术。

患者就诊后,陈芳田为其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椎间孔镜手术,通过一个7—8mm的小切口,使用特殊的内镜设备和工具,在内窥镜下直接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处理,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病痛也得到缓解。

医者仁心

守护湘西北百姓的脊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陈芳田深知只有一种微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多种微创先进技术娴熟掌握,才能将疗效最大化。

71岁的聂中华(化名)于2个月前出现右小腿后外侧放电样疼痛,半个月前病情加重,疼痛异常剧烈,导致其整日卧病在床,夜不能寐。患者尝试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并未缓解,遂前往湘雅常德医院就诊。患者腰椎检查影像学表现为多个腰椎间盘退变,腰5/骶1椎间隙变窄,右侧腰5/骶1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骨性狭窄。

陈芳田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身体条件较差,可能无法耐受全麻开放手术,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精准微创手术方案——关节镜辅助单孔脊柱手术(AUSS)下腰5/骶1椎间盘摘除+椎间孔扩大减压术。手术历时2小时,过程顺利,手术切口仅2.5cm。术后,患者右下肢剧烈疼痛完全消失,第二天便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此外,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也是陈芳田的“拿手好戏”,为广大饱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之苦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式。

“我微信联系人里有1135人是患者,他们是相互介绍而来的,有很多之前不敢做手术,看到身边人术后很快就康复了才放心来做的。”陈芳田谈到,来湘雅常德医院这些年,他收获了很多朋友,他们大多是患者。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人们对快速康复的渴求日益强烈,陈芳田表示仍将坚持“微创”的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质医疗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护航湘西北人民脊梁的健康。


编辑:殷沁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