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聂晓军 通讯员 朱米 文/图
2月24日下午,在武陵区丹洲乡楠木村,党员熊国华与村民杨丕伍、程公元围坐一起。他们正认真地商量着代春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事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神情专注,认真记录着要点,一心为更好服务村民出谋划策。
楠木村下设10个村民小组,党员队伍壮大,是村庄发展的“红色引擎”。近年来,丹洲乡党委和楠木村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党员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清理卫生、倡导新风、投身志愿。他们以身作则,带动邻里间互帮互助,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幸亏有这些好心的乡亲们,是他们帮我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楠木村黄望秋老人握着村民们送来的善款,眼眶泛红。原来,70多岁的黄望秋是楠木村3组的一户低保家庭。不久前,儿子被确诊患上了癌症,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黄望秋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就在这时,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成为了他最坚实的依靠。
“黄望秋儿子生病”的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拿着生活物资走进黄望秋的家门;有的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为黄望秋一家筹集更多的善款;还有的四处打听,希望能为黄望秋的儿子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善款逐渐凑齐,黄望秋儿子顺利入院接受治疗,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有了希望。
丹洲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楠木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党员干部的号召下,楠木村村民温情守望,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据统计,类似互助事件已发生近10次。每当有村民遭遇疾病、变故等难题时,全村上下纷纷响应,累计捐款近7万元,参与人数超500人,这些善款成为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的坚实力量。
与此同时,一座以老党员陈代春命名的日间照料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对楠木村陈代春老人“三十载无私照料百岁邻里”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心代春党员示范岗前,几位党员正围坐在老人身旁,耐心倾听老人回忆往昔,整个照料中心充满欢声笑语,邻里间的温情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升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