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在射击场上书写坚韧与辉煌——记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杨超
时间:2025-02-21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实习生 黄佳静 

“当国歌因我奏响时,所有吞下的苦都变成了甜。”这是常德籍残疾运动员杨超的心声。连续参加三届残奥会的他,共斩获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用枪声击碎了命运的桎梏,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

今年46岁的杨超,出生在鼎城区蔡家岗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岁多时,其母亲病逝;5岁那年,他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左腿。长大后为了谋生,他辗转于家电维修、摆地摊、工厂打工,尝尽生活艰辛。他曾坦言,那是“最黑暗的阶段”,但他告诉自己,不能被命运击倒,“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内心始终涌动着与命运抗争的倔强。

转机出现在2006年。一次前往残联安装假肢的偶然机会,他被射击教练覃雷军选中。以27岁“高龄”入行,他深知唯有百倍努力才能弥补短板。每天超8小时训练,举枪、瞄准、扣扳机……虎口磨出老茧,手掌脱皮渗血,他却说:“若不摸枪,心里空落落的。”仅两个月后,他便在湖南省残运会斩获1银2铜,初露锋芒。

在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上,杨超一鸣惊人,斩获1金1银,为湖南实现残奥射击金牌“零的突破”;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上,他以237.9环打破自己保持的纪录,成功卫冕,再次让国歌响彻世界;在2024年的巴黎残奥会上,45岁的他顶着“高龄选手”的压力,两度夺金并刷新纪录,同时收获一枚铜牌,成就中国残奥射击史上首个“手枪项目全满贯”。

18年职业生涯,他共斩获97枚奖牌(60金28银9铜),其背后是无数次与伤病的抗争:肩周炎、手掌溃烂、心理焦虑……东京残奥会后,父亲患癌、退役念头与教练的挽留曾让他陷入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与时间赛跑”,在巴黎赛场以自洽心态完成涅槃。

赛场上,他是冷峻的“神枪手”;生活中,他是温柔的丈夫与父亲。备战东京残奥期间,他三年未归家,仅用一周假期为家人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妻子谢立娥的一句“你去吧,家里有我”,成为他征战赛场的定心丸。

杨超的精神更影响了下一代。他16岁的儿子杨天翔受其熏陶,深深爱上了这项竞技体育,并进入省体校学习射击。几乎每天,杨天翔都会和杨超联系,请教专业上的问题。“爸爸总是叮嘱我,现在不要光盯着靶上的成绩,打得好是惊喜,打得不好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练牢基本功才是关键。”杨天翔说,一定以父亲为榜样,在射击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2024年,杨超以“残奥大满贯”的战绩和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杨超的故事,始于苦难,成于坚持。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编辑:黄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