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谭明 刘颂
“以前这个时候,早就‘打’票去广东啦。”2月17日,临澧县刻木山乡楼子村的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胡良国正在做“上工”前的准备,他是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的一名上硝工,“简单说,就是把发射火药装进烟花桶里。”
胡良国今年49岁,是楼子村的村民。在到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上班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广州、东莞、长沙等地打工。“父母年纪都大了,小儿子马上要上高中,到了读书的关键时期,就想着回来找份工,多陪陪孩子和老人,可是一直没机会。”
2023年春节期间,胡良国和妻子回家过年,听村里人说这几年乡里的花炮厂(当地对烟花爆竹企业的俗称)生意挺红火,很多早些时候回来在花炮厂上班的人都赚了不少,“他们说,不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少。”
听了身边“知己”的鼓动,胡良国夫妻俩心动了,在“过来人”的指引下,主动到乡人事专干处报名参加县里组织的“春风行动”迎新春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夫妻俩如愿应聘到了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
当然这只是胡良国夫妻俩进厂的“第一步”,要拿到正式上岗的“入场券”,夫妻俩还要取得烟花爆竹行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2023年农历新年刚过,夫妻俩又参加了由当地人社部门在职业技术学校统一组织的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在双双考证通过后,夫妻俩便回厂正式上岗,“我老婆在烟花组装车间。”
“我们村常住人口是2032人,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就业的有500余人。”楼子村党总支副书记谭怀林告诉记者,刻木山乡是临澧县烟花爆竹产业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临澧县烟花爆竹产业规范、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这两年,像胡良国这样的返乡工人就有100多人。”
“我们厂的工人有两种,一种是在技术类岗位,他们与我们签订劳动合同,培训合格取得从业资质后上岗,这类工人在150人左右;还有一种是临时用工,分布在一些辅助、非技术类岗位,主要从事的是烟花爆竹行业周边、非特种作业的工作。”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柴志林告诉记者,在用工高峰期,工厂内的工人达到五六百人,“去年,仅工资支出这一项,就超过5000万元。”
湖南宏利烟花有限公司不过是临澧县烟花爆竹产业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县烟花爆竹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全县烟花爆竹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人,全产业工资支出18亿元。
谈到现在的工作,胡良国说:“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每个月有四五天的假期,每年夏天还有两个多月的高温假,我很知足。”胡良国告诉记者,高温假期间,他跟妻子还在家“捣腾”了两亩柑橘,算上在厂里的工资收入,一年下来最少能挣个十五六万,“坦率地说,回来后,不仅能够更多地照顾家里,而且余钱也越来越多。去年,我们家还添置了一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