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何艾清的柑橘情
时间:2025-02-10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夏骁

“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我们一家人靠着这些宝贝过上了幸福生活!”大年初十那天,记者走进何艾清家时,他指着自家的大片橘园,高兴地说。

最近几年来,何艾清一家近年来的变化大了,那8亩长势极好的柑橘树就是最好的见证,除草、施肥、驱虫、剪枝……学得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的何艾清总是以高标准种植这些柑橘树苗,终于收获了一份“甜蜜事业”。

另辟蹊径种柑橘

何艾清今年年近60岁,出生于鼎城区蔡家岗镇蔡家岗村1组,女儿外嫁成家后,家中只剩下何艾清、张美春夫妻两人。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何艾清一家能够过上现在这幸福的日子,还真得感谢政府的关怀及自身的辛苦付出。2006年前,身体健康的何艾清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在2006年一次外出打零工时,他不幸摔伤,导致脊椎骨粉碎性骨折。尽管经过治疗身体有所恢复,但他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面对这一变故,何艾清夫妇感到前路迷茫。

家里生活还要照常开支,女儿当时在读书,每月还得照常打生活费。何艾清躺在床上,心里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妻子张美春心疼丈夫,嘴上不说,心里却着急得很。

正当夫妻二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石门县的一则柑橘报道,看到黄澄澄的柑橘大丰收,当地百姓卖完橘子高兴数钱的画面深深打动了何艾清。

何艾清大腿一拍,顿时来了精神,心中有了主意:既然不能干重活了,那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的,柑橘的种植培管不属于重体力活,是一个巧功夫。想到这里,何艾清立即和张美春商量。最终决定尝试种植柑橘。

一丝不苟学打理

那一年春天,何艾清、张美春夫妻两人决定把自家8亩田地全部种上3年以上的柑橘树苗。

柑橘成熟周期短,在第二年就可以挂果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柑橘成了他们家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家的年收入每年都会增加10%以上。

2017年开始,鼎城区多次组织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何艾清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一次都没有落下。“为了将橘园打理好,我每次都是选择的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何艾清说。

“柑橘栽培很容易,但是要种好却是一门科学!”何艾清总是以高标准种植柑橘树苗,科学采用5米×3米的大行株距进行起垄种植。春天柑橘发新芽、长新枝时,精心修剪枯枝、病虫枝、陡长枝,培育圆头形树冠。开花时,喷施保花农药及叶面肥,防治花蕾蛆,促进柑橘树营养吸收。夏秋两季,杂草丛生,要喷施除草剂,加施壮果肥,促进橘果生长壮大,对于锈皮虱、红蜘蛛等柑橘常见虫害要定期喷施杀虫剂防治。到了冬天,要松土施肥,促进根系吸收营养,确保柑橘树顺利过冬。

带动邻里共富裕

现在,何艾清、张美春夫妻不仅把自家的柑橘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带动身边的邻居共同致富。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都开始种植柑橘、

“只要邻居们有需求和疑惑,我就帮他们耐心讲解,比如如何正确培管柑橘,才能让它每年都结更多健康壮实的果实,每年都能有个好的收成。”何艾清说,一些不方便的农户,他始终坚持上门传授经验,他深知,靠自己的双手共同奋斗,打造幸福的明天才是硬道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何艾清每次要培管柑橘的时候都会向他们传授柑橘栽培管理技术,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喷施农药,都会提前告知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做。现在何艾清已经在蔡家岗村小有名气,只要提到蔡家岗村的柑橘产业就绕不开他这个柑橘能手。

如今,何艾清的8亩柑橘园正处于盛产期,每年可以产果近5万斤。看到何艾清这些年的发展成果,邻居也深有感触,要想致富,除了勤劳,还要多动动脑子,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从一则石门柑橘报道,让何艾清与柑橘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结合自己的辛勤劳作,生活也在此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柑橘情注定会持续下去。采访中,何艾清多次表示,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编辑:周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