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待到山花烂漫时——常德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走笔
时间:2025-02-08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周鹏 江海军 文/图


冬日暖阳下,刻木山村柑橘分拣线上跃动着金色的希望。

2024年12月16日,澧县码头铺镇刻木山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马新元与“80后”村支书朱海斌正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东北客商,谈定交易细节。随着最后20吨柑橘发往辽宁省盘锦市,这个新建才1个月的车间已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并带动周边6个乡镇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带。

此刻,578支省、市、县派乡村振兴工作队,14支乡村振兴示范片指导组正穿行在沅澧大地的阡陌间。通过深化产权改革、盘活三资要素,全市2101个涉农村(社区)交出了2024年度集体经济答卷:经营性总收入3.72亿元,每村都超过5万元,村平均收入17.7万元,1683个村超过10万元,22个村跻身“百万俱乐部”。

解析振兴密码

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因地制宜、盘活资产、振兴车间等各类新型集体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形成了生态溢价转化链、资产运营方程式、车间经济助推法等多套发展密码。

在赛阳村的村道上,“90”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郭佳俊手持智能终端,实时查看客人预订腊肉的信息。这个昔日贫困村,如今通过“村社共管”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

生态溢价转化链:从封闭小村到全季旅游。桃源县沙坪镇赛阳村位于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该村跳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出路。在村“两委”干部带领下,398户1270人走上了“靠山吃山”的乡村旅游路子。郭佳俊认为,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为此,赛阳村确立了以乡村旅游为中心,农产品加工、渔业休闲、中草药种植、民宿开发、养殖生产、水果采摘等6个合作社为辅助的乡村产业模式。经过数年发展,赛阳村完善了云端民宿集群、林下经济矩阵、夏季戏水套餐等旅游产业,农业游客复购率超65%。赛阳村,“春采茶、夏戏水、秋观星、冬赏雪”的全季旅游链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

资产运营方程式:26家企业背后的服务闭环。鼎城区谢家铺镇施家陂村,26家企业的机器轰鸣与鸡犬相闻交织成独特的乐章。这个从2005年出租村闲置土地起步的村庄,用“全周期服务”构建特有的乡村竞争力:企业落户时提供“八通一平”基建包,运营阶段配备专职代办员,用工优先录用本村村民。2024年,村集体通过土地厂房租赁获得收入164万元,带动就业540人。

农历春节前,市派驻乡村振兴示范片指导组副组长赵清林频繁往返于村内工厂,指导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赛阳村属于资源开发型发展经济,而施家陂村则是盘活资产,以优质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典型。赵清林介绍,自20年前尝试将村闲置土地出租给外来企业入村兴办实业开始,施家陂村以“保姆式”的高效服务逐步赢得各企业投资者信任。如今,企业的土地租用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支柱,加上其他,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00万元以上。施家陂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服务换收入—收入促基建—基建引企业”良性循环机制。

车间经济助推法:从产业断点到区域枢纽。每年金秋时节,澧县码头铺镇刻木山村4000亩的山头便一派忙碌景象。“以前运果打蜡要赶20公里夜路,现在车间就在家门口。”村民朱建国指着新建的乡村振兴车间介绍。赶路送果子就为了能排上队,刻木山村及周边村像朱建国一样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的村民大有人在。这个2024年11月投入运营的项目,不仅解决了本村柑橘打蜡加工难题,还辐射周边石门、临澧县6个乡镇并形成产业集群。

我市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加凸显市场要素的激活特色,让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活跃和强化,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活力。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乡村治理效能的明显提升,乡村各项配套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素质显著提高。

攻坚喜忧并存

治理效能提升。津市市毛里湖镇花桥村,片组邻“三长制”工作稳步推进,“参加环境整治,调解矛盾纠纷……”村民响应村治理的积极性之高远超村“两委”预期。“村集体经济20万元的‘小成绩’,换来95%的村民参与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浩瀚坦言。

在汉寿县聂家桥乡太子村新修的银杏大道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褀钧指着智慧路灯介绍,集体经济的提质增效,能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身边难题,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化,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人才困局突围。“如何盘活一山绿”,是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对口帮扶的石门县罗坪乡长梯隘村风景秀美如画,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森林康养和土家文化(土家族人口占95%以上)为核心的新型集体经济渐具雏形,形成集观赏品尝、写生体验、森林康养、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新型农旅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只有不足10万元,2024年虽然突破了50万元,但我们从未放弃思考工作队撤走之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问题。管理型人才缺失,是当前燃眉之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范文在谈到村里新的文旅项目规划时对记者说出担忧。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村级“人才缺乏”是几乎所有村支书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的共识。

由于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导致许多有能力的人都不愿留在农村,或者不愿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经营。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农村存在“无人可用”的窘境。

临澧县四新岗镇久丰村,一条条水泥路串起6000亩油茶林。每到11月,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如雪似锦,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油茶即将进入丰产期,如何将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成为村“两委”亟待破解的课题。“我们需要既懂创意又擅运营的年轻人来当村集体经济的‘CEO’。”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业军无奈地说道,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1岁,数字化技能普及率不足30%,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

漫步在长梯隘村的彩虹游道,范文驻足谈起解决人才匮乏的“两手抓”思路:“当前集体经济营收尚未形成虹吸效应,导致人才引进陷入‘需求迫切’与‘吸引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那么‘内生培育计划’‘外脑引入机制’便尤为重要”,范文指着游道尽头的村部说道,“既要留住山乡的彩虹,更要架起人才的桥梁。”

范文所说的“内生培育计划”是以本镇、村为对象来源的“新农人”三年定岗培训计划,“外脑引入机制”则为职业经理人以效益为考核指标的聘请机制。

品牌破壁致胜。

石门县新铺镇永兴桥村脐橙种植500亩,种植面积不算大产品品质却很高,可村里的农产品目前仅停留在“种、卖”初级阶段,因地理因素难以乘乡村旅游东风增加“游”的附加值,这也影响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增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冬生则提出了“集体经济品牌化”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村里加大与媒体的联系提升各自拳头产品知名度,夏季戏水想到桃源县赛阳村,赏梅游园想到安乡县梅家洲村,秋季采橙首选石门县永兴桥村……在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下打造“四季沅澧”文旅IP,“一村一品”认证体系让它们都成为常德乡村旅游名片。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除了内在修为的提升更要发挥互联网优势”,杨褀钧最后道出了他蕴酿已久的新媒体推介想法:“乡村体验官”数字营销计划。

“人才工程、品牌战略、数字营销”是几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心中的破壁法宝。

制度创新引擎

当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电子大屏亮起,常德市集体资产数据实时跳动。这一始于土地确权的变革正通过制度创新打开“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也标志着常德市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尝试更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手段加以推进。

2024年12月20日,常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农行常德江北支行举行。该中心成立,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是常德市农村产权交易进入的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通过这个平台,常德市将实现农村城镇资源“确权、流转、融资、监管”的“四维赋能”,让农村产权流转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常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揭牌运营后,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涵盖农村产权交易及其配套服务、金融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功能的农村产权综合服务数字平台系统,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互联互通,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的市场体系,规范农村集体产权的流转交易,提高资产效益,保障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

另外,我市持续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也取得明显效果。整治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规范集体经济合同、控制和化解村级债务、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等为重点,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2024年,全市共清理核实集体资产126.2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2.91亿元,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2373.06万亩。全市2101个村(社区)债务总额降了12.13亿元,降幅45.68%。


有探索就会有创新,武陵区芦荻山乡以一种全新经济模式“乡联合社”实现资产盘活、项目承接、品牌孵化的“三级跳”。

武陵区芦荻山乡人口32310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确权面积48052亩,主要以水稻、油菜种植及水产养殖为主,是武陵区典型的农业大乡。2017年,根据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全乡各村(社区)均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清产核资,全乡还有乡级集体资产约2300万元,乡级集体土地860亩。2022年6月,在市区两级经管部门的支持下,该乡依托乡级集体资产资源,联合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常德市第一家乡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乡政府“三资”管理部门代表乡政府占股51%,各村(社区)经济合作社以其村级集体资产入股共计占股49%。乡联合社所产生的收益,按照《合作社章程》所确立的股份结构进行分红,乡本级的收益又可投入到乡村建设。

乡联合社成立后承接了各个乡村振兴、农村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多个小型建设项目,共产生收益80万元左右;同多个社会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如益常高速项目土方工程、光伏企业推广服务等,特别是为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提供物业服务,解决了100多个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与羊肚菌、灵芝茶、富硒大米、皮蛋、酱板食品等生产企业推出了“大美芦荻山”伴手礼盒并向社会销售,产生收益15万元左右;同时利用工人运动领袖黄爱故乡开发红色旅游景点,文旅农旅结合的旅游专线目前已与我市三家旅行社签订意向合同。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要培育的不是集体经济的昙花,而是生生不息的生态雨林。”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