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聂晓军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安乡县深柳镇书院洲社区的李世俊老人家中,书房内一片静谧,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
李世俊即将九十岁,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忱,潜心写作。在台灯的柔光映照下,李世俊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细读着自己写过的每一篇文章。他的脸上时而露出微笑,时而陷入沉思,仿佛那些曾经的文字磨砺和心路历程都一一浮现在眼前。
一篇作文种下“文学梦”
“金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朗读了我的作文,还告诉我打算将这篇文章推荐到上海的‘开明书局’去。”1942年的一个夏日,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李世俊迎来了一堂难忘的作文课。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最感动我的一件事。李世俊的思绪则被拉回到解放前夕的那个夏天,他回忆起自己骨瘦如柴的三弟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坚强与渴望。他细腻的描写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这在李世俊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文学创作的种子。
自那以后,尽管人生道路曲折多变,但李世俊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无论身处何地,他都坚持用笔记录生活,将点滴感悟化为文字。随着文笔日益精进,李世俊的作品频繁亮相各类刊物,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为了实现文学创作梦想,李世俊对书籍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是公差出行还是休闲旅游,书籍总是他随身携带的必备品。为了这份热爱,李世俊的“小金库”也时常慷慨解囊。只要遇到心仪的书籍,他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有时,他会因为购买书籍而花掉所有的积蓄,甚至在烈日下,当其他乘客纷纷下车购买饮料、果品解暑时,他却只能“吃书”。
李世俊不仅时常流连于安乡、常德市城区、长沙等地的新华书店,他还热衷于光顾一些二手书店,只为淘得那些触动他心灵的书籍。当年,他和妻子熊兴松的住房只有40多平方米,但四处都摆满了他喜欢的书,就连孩子的旧摇篮里,也被他填满了各式各样的书。作为“内当家”,妻子熊兴松虽然对丈夫花重金买书偶尔有所埋怨,但她始终用自己的方式为李世俊营造温馨的创作环境。
一个偶像照亮“文学路”
“‘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歌,因为写诗和写字都不应过分追求工巧和奇特,而要追求自然率真。”李世俊坦言,苏东坡的文学理念和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他,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自己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
李世俊回忆道,第一次接触苏东坡的作品,便是脍炙人口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两篇作品中,他读到了苏东坡被贬赤壁后,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与日月山川为伴,与樵夫渔民为友,吟诗作赋。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深深打动着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李世俊决定重游苏东坡的被贬之地。
1990年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李世俊踏上了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的旅途。对李世俊而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站在二赋堂前,他凝视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涌动着对苏东坡的敬仰。“我还特意品尝了东坡肉和东坡鱼,这两道菜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苏东坡的智慧与幽默。”李世俊介绍,苏东坡在被贬谪的岁月里,以猪肉和鲜鱼为原料,创制了这两道菜肴,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以“东坡”之名流传千古。品尝着这些美食,自己仿佛与苏东坡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对话,感受这位文学巨匠在逆境中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004年,李世俊的足迹跟随苏东坡延伸至广东惠州;2005年,年近七十的李世俊依然不减对偶像的热爱,他又来到了苏东坡最后的被贬之地,海南儋州……
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和深刻理解,李世俊还创作了《苏东坡传奇》,该书共20万字,描绘了苏东坡的传奇人生和文学成就。书中,李世俊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苏东坡在政治上的坎坷与文学上的辉煌,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风貌。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文友们对这本书赞不绝口,认为李世俊写活了苏东坡。
一部作品回顾文学之旅
“这部文集是对我文学创作生涯的一次全面总结。”不久前,一部收录了李世俊多年文学创作的五册集《李世俊文集》正式出版,涵盖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类型,总字数近80万字,文学作品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
李世俊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他就萌生了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心愿,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半年的筛选和反复推敲,最终从海量的作品中挑选出了最能代表自己个性和风格的精华之作;他深知校对是确保文集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亲自参与到了校对工作中。他一字一句地审阅文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文集中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和语法规范;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参与配图的选择与设计,确保每一幅插图都能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2024年4月,李世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印刷厂,开始了文集印刷工作。目前,这部文集已成功印刷出100套,共500册。李世俊说,这套书将赠送给他的文友以及安乡县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
“从儿童时代到晚年,我的笔触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李世俊说,自己是安乡的本土作家,他不仅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深知自己肩负着记录家乡变迁、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这部文集,让更多人了解安乡,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所经历的文学历程。
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尽管年事已高,但李世俊仍然笔耕不辍。“我正在撰写关于少年范仲淹在安乡求学的故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安乡的历史与文化。”关于下一步创作计划,李世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