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姜美蓉
今年的“双十一”实在很特别,因为这不只是平台的年度狂欢,也罕见叠加了政府发力。无论是政府、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对它青睐有加、寄予厚望。
政府的这波发力已经初有成效。从消费市场总体情况来看,9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近年来最高。市场在期待,这笔1500亿元的财政资金对消费的撬动力,还可以通过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等购物节窗口进一步释放出能量。
相关宏观政策的出炉节点,那就是7月底,中国政府网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
8月,相关补贴政策开始陆续落地。比如家电换新,消费者购买符合标准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8类家电产品,都会获得产品最终销售价格15%的以旧换新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据悉,8月初,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方陆续提升了重点领域补贴标准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真金白银更快更好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有媒体统计,浙江、广东、四川、上海、山东、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福建、陕西、河南等省市今年陆续在电商平台发放政府补贴。消费者购买一级能效或水效家电产品,可享产品到手价20%的补贴,二级能效或水效产品可享15%补贴,每类产品至高补贴2000元。
随着“双十一”临近,线上线下促销阵阵,市民火爆热闹。但热闹的同时,难免有杂音,争吵和吐槽首先来自“双十一”的优惠政策和相关营销。平台年年说要让打折回归初心,但年年还是给网友们出奥数题。 再加上以往老生常谈的“促销商品”价格先升后降套路、越来越复杂的优惠规则,直接在大促当晚,令“双十一退款”的词条又一年冲上了热搜。
在笔者看来,在理性消费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消费者拿着放大镜和计算器精打细算货比三家,商家也好、平台也好,如果再用过去的思维应对双十一大促,怕是很难蒙混过关,这也是本届“双十一”的新底色。
可以说,“双十一”历经多年发展,越发成为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只有监管部门和商家共同负责,牢牢夯实合规底线,构筑安全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才能确保行稳致远。
从目前看,今年“双十一”促销活动启动早、预热有力,多个主要电商平台此前持续推动“互联互通”,推动支付、物流等互相接入,也进一步推动网购客流。有鉴于此,充分重视促销集中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网购消费“井喷”,相关各方树立高度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做到未雨绸缪,合力维护好“双十一”消费环境,合力把“双十一”的这场消费大戏唱好,实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