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文/图
他作画的方式有些随意。只见他从草丛里拿出画笔和颜料盘,拿着水桶在沅江边舀了一瓢水。洗笔、调色之后,他以桥墩为画布,开始作画,画的人物是自己的朋友,且全部是常德人。
桥下作画“何许人也”?何是何峥,许是许良,也都是常德人。两人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是职业画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参展、拍卖。“北漂”多年之后,或是家庭或是个人原因,“何许”二人选择在这几年回到了家乡常德。
两人在常德市城区武陵大桥桥下遛弯,发现桥墩上的墙壁适合画画,于是决定画些东西。生于沅江边,长于沅江边,沅水成了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从10月2日开始,“何许”二人在桥下作画。“何”是朝九晚五,“许”是每天下午画三小时。
“何许”二人静静地站在桥下作画。头顶上,不时传来车辆碾压桥面的叮当声,那是城市脉动的节奏,繁忙而有序。桥下,两人手执画笔在画壁上挥洒自如,笔尖沙沙作响。微风轻拂,带来沅水悠悠拍打着岸边石头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桥下的空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何峥在墙上画的是家里人和亲朋好友,墙的背面是许良画的莫高窟第3窟洞窟人物形象。何峥创作的壁画从右至左分别是周先生一家三口、女朋友骁骁、何峥自画像、外甥女6个人物以及奶龙、卡皮巴拉两个卡通形象,两天半至三天画一个完整的人物,采用了丙烯颜料和油画混搭技法。壁上人物是按照1:1.2的比例画的。谈及将人物放大0.2倍的想法,何峥的理解是,“我始终觉得人是最值得去表达、尊重和歌颂的。”
两人的作画也引来了钓鱼和散步居民的围观,“衣服褶皱画得很逼真,人物很立体,神态很自然,仿佛跟真人站在那里一样。”众人中,有位戴鸭舌帽的大伯这样评价何峥的画。
作画的时间一长,有些人就混成了朋友。有几个在江边钓鱼的朋友,主动跑过来说想申请“入画”。何峥也欣然答应,计划将壁画左下角留给他们,想画他们坐着、躺着或者露营的场景。
回常德的这段时间,何峥也拍了很多朋友的照片,他的计划是以群体肖像方式呈现在画壁上,“画作名字还没想好,要么取《列民纪》,要么取《何许人也》。”何峥说,二者选一都可以。
“壁画创作过程中和画好了之后,你不担心别人会破坏你们的画吗?”面对提问,何峥显得十分坦然,“‘破坏’了就再画呗!”令何峥和许良没想到的是,常德市民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参与和守护力度之大,没有人去破坏壁画,这让他们对公共艺术创作和点亮城市角落之美更加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