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常德新“饭碗”是合成的
时间:2024-10-12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初秋时节,遍地金黄。常德是湖南的“产粮一哥”,可以说已端牢口粮的“饭碗”。

这片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正在培育一个高端产业——合成生物,前不久,还专门召开了产业大会。

图片

合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被称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基因组测序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

具体来说,合成生物,就是让一个个细胞成为“超级工厂”,在定向改造后,源源不断生产出特定的物质。它为人类打开了“一切皆可造”的无限想象。

发展这样一个高大上的产业,常德的想法也很朴素——再打造一个真正能够端在手上的“饭碗”。

那么,常德将如何“合成”这个“新饭碗”?

产业大会的看点

近日,2024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常德)召开,大会由湖南省科技厅与常德市政府主办。

图片

据报道,这是全省第一个未来产业大会。

在湖南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合成生物被明确划分为未来产业。

会上,近400名院士专家、科研人员、战略合作者、投融资机构代表、头部企业代表齐聚常德,共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计。

其中,院士专家包括贺福初、王柯敏、印遇龙、刘良、刘少军、张友明、胡章立等。

会上,26个合成生物产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范围涵盖基金设立、平台合作、产业项目等,签约产业项目总投资额约52亿元。

有媒体称,这是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产业峰会之一。

图片

会上,常德市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宣布成立。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为该委员会组成人员颁发聘书,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宣读该委员会人员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担任常德市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柯敏、王振国、元英进、印遇龙、孙逢春、刘良、刘仲华、刘少军、赵国屏等为委员,常德的发展有了实力雄厚的“智囊团”。

据了解,常德籍院士在湖南排名第二,仅次于长沙。

“智囊团”中,贺福初院士是常德安乡县人,印遇龙院士是常德桃源县人,刘良院士是常德汉寿县人,王振国院士也是常德人……

贺福初院士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未来要与家乡人民一起,助力常德打造合成生物的产业之都。

而在投资圈,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是常德桃源县人。

常德发展合成生物产业,很好地利用了这些人脉资源。

会上,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一中心、三基地”获授牌。

“一中心”是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构建湖南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三基地”为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安乡县的制造基地。

图片

会上还发布了《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

根据规划,力争到2028年,将常德打造为全国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

透过这场会议,常德的“合成大业”,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常德凭什么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常德抢滩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是有一定基础的。

酶制剂,被业内称为生物制造的“芯片”。在上世纪70年代,常德津市酶制剂厂成为湖南最早涉足生物制造产业的企业。

目前,常德拥有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出口基地、亚洲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生物医药企业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全省领先。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常德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企业集聚成群。

图片

作为全国农化行业龙头的利尔生物,是利尔化学控股的子公司,2021年,从外省整体迁址至常德津市高新产业园。

利尔生物于2022年8月启动建设,2023年8月投产,公司董事长范谦说:“这是公司30年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这么快落地的项目。”

慕恩生物董事长蒋先芝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他介绍,2015年,慕恩生物在北京诞生,2020年通过基金合作方式落户常德。

随着一批重点企业快速成长,2023年,常德市28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9.3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安乡县等区域多点并进、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津市建成了甾体药完整产业链,其酶制剂产业集群率先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所说,“常德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有较好的基础,集聚了一批合成生物研发和制造的人才、企业,初步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风口如何加快“合成”

合成生物因前景广阔,已日益成为产业界、投资圈的热词和风口。

今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过去5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7%。

从国内来看,目前已有多地在合成生物这个“黄金赛道”上加速布局,群雄开始逐鹿。

如何在这个产业上加快“合成”,或许需要更多的思考。

紧抓“含科量”这个牛鼻子。

合成生物产业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信息学、基因组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化工、食品、农业、消费品等领域。

作为未来产业,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科技含量高,代表创新的前沿方向,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依赖度较高。

从这个角度看,合成生物产业可以说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代表。

应该说,常德已洞悉“含科量”对合成生物产业的重要性,所以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参加产业大会,组建了阵容较强的“智囊团”,并在湖南文理学院设立创新中心,可以说下了先手棋。

图片

面向未来,需要紧扣未来产业的特点,进一步集聚科技人才和研发力量,不断注入“含科量”,提升孵化力、创新力,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成为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我加压锻造更强产业链。

常德从原本具有优势的生物医药、绿色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提炼出新的产业IP,提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这个概念,本身就体现出了发展未来产业的前瞻性。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常德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的愿景,包括重点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育合成生物制造链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力争2028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从目前的产值约100亿元,到300亿,观潮君测算了一下,年均增长需要达到25%。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或者说是常德的自我加压。

为此,常德市发布了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组建工作专班,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由书记、市长调度。

图片

常德还准备了充足的“子弹”。常德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了10只子基金,财鑫集团牵头搭建了总规模5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

有了这些力量加持,锻造产业链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不断“合成”城市的雄心。

发展合成生物产业,从国内来看,常德并不是最佳的城市,但常德有一颗进取的雄心。

常德地处湘西北,交通区位并不占优。同样的,发展未来产业所需要的科技研发资源,常德也并不是非常富集。

但常德提出,探索“飞地研发+常德生产”的模式。

飞地研发包括在市外设立研发机构,通过人才引进、资源共享和成果孵化等方式,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分离。

这为常德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提供了新思路。

从历史上看,常德的经济总量一直在省内居前列。面向未来,常德虽说是再造“饭碗”,实际上体现了敢于在发展未来产业上挑大梁的勇气。

在区域发展、城市竞合的过程中,除了精准谋划,“狭路相逢”勇者胜。

来源:观潮的螃蟹微信公众号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