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记者走基层】驻村书记6年盘活3个村
时间:2024-07-13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罗勇 通讯员 全玉麒 文/图

武陵区丹洲乡是常德市的近郊乡,毗邻沅水,素有“金丹洲”的美誉。对蹇尚松而言,这里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更承载着一份“担当与坚守”。从2018年5月主动请缨来到这方乡土,6年多的时间里,蹇尚松先后在丹洲乡三湖村、明月社区、太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成为行家里手,从吃闭门羹到被叫“当家人”,他视驻村为第二故乡,把帮扶对象当亲人。在他的带动下,派驻村庄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村庄产业都得到了转型升级。说起他,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赞叹他把村子盘活了。

吃透村情民意 “干”在群众需要处

7月8日,记者在丹洲乡太平村见到蹇尚松时,他正在该村15组入户踏勘收集农户“门前路”的具体“路况”,为即将启动的道路硬化计划做准备。6年前,初驻三湖村时,本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他也是这般对全村760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研,到群众家里拉家常,在民情日志上记录好每一户民情、群众的每一条诉求。

三湖村地处常德市城区西南角,沿沅江河堤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耕地2800亩。其中贫困户114户324人,是武陵区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同时,由于村里各方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资金资源短缺,缺乏大型扶贫产业项目,诸此种种,与一个城市近郊村的面貌极不相称。初到三湖村,面对陌生的环境、跨界的业务,尤其是乡亲期待的眼神,蹇尚松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只是想力所能及地多为村里做点实事、好事。”这是蹇尚松朴素的心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

驻村伊始,蹇尚松把知民情、解民忧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他头戴草帽,随手带着民情记录本,详细记录每家每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和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晚上回到“家”再逐户分析研究帮扶对策,竭尽全力帮助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走访中,蹇尚松发现三湖村九组贫困户李广群,肢体二级残疾并患有中风尿失禁、骨髓炎等多种疾病,当时家中仅靠每月300多元低保和妻子打零工度日,希望能帮忙解决儿子读书以及医生上门更换导尿管的问题。当天下午,蹇尚松便到丹洲乡卫生院联系相关负责人,协调安排医务人员每月上一次门为其换药,一举解决其多年的难言之隐;另一方面,他东奔西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帮助解决了李广群儿子上大学读书难的问题。2023年,李广群的儿子考上国家公务员,蹇尚松得知这一消息,感到很欣慰。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蹇尚松用一件件“关键小事”与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和密切的关系,这成为和谐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助力基层治理的稳定器。“蹇书记人特别好,没少为我们村办好事,谁家有事他都很上心,忙前忙后地帮着解决。去年农历小年的大雪把我家一千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压垮,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硬是冒着严寒帮工出力搭建了一整天,解了我和老伴的燃眉之急,及时挽回损失4万多元。”太平村4组村民易春来对这位第一书记赞誉有加。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排解民忧。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村民们认可了这位第一书记——他不是来“镀镀金”的,而是扑下身子真正来干事的。“自从干了书记我出门都仰着头,腰板挺得直直的,因为我是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蹇尚松乐呵呵地说道。

发挥潜力优势   “领”着群众谋发展

受地形限制和环境保护要求,三湖村、太平村不能养殖牛羊家禽,也无法引进大型企业,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柑橘和土豆,但因销售渠道狭窄、运输不便,瓜果蔬菜经常滞销,怎么拓宽销售渠道?蹇尚松想到利用自己单位与城区商户工作交集多的优势。于是,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蹇尚松和帮扶责任人广泛联系全市各类水果市场及商店,各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朋友;同时鼓励村里年轻人通过开网店、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号等互联网营销方式,进一步增加销售渠道,拓展销售范围。这几年,驻村工作队每年帮村民销售上万斤柑橘。

面对村民的夸奖,蹇尚松说:“到丹洲乡驻村后,我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体会到了村民的朴实热情,也努力让自己成为群众可以依赖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这段经历也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怎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蹇尚松认为,提高村民收入,关键是发展产业。在太平村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期间,在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助下,村内产业湖南耘州农业结合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实际,对果园进行了一番天翻地覆的改造。几年时间里,以果瓜蔬种植采摘为主线,集餐饮、花果交易、休闲娱乐度假、自然生态回归、赏花品果摘瓜、科普示范教育于一体,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参与”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构筑“城市—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度假体系。产业发展起来了,要如何利用产业给村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决定联合湖南耘州农业,合理确定与村民的利益分配方式和联结模式,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红利。近4年来,湖南耘州农业给太平村以及周边村的脱贫户分红达22万余元。不仅如此,还采取直接帮扶的方式,免费给脱贫户送花果苗(金秋砂糖桔、黄桃、黄菊)15400根,免费提供技术,提供肥料和栽苗款4万多元,并按市场价保底收购。在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整个村子的集体经济收入也不断得到壮大。

升级基础配套  “谋”在群众最前面

“来到丹洲乡,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6年前,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蹇尚松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将乡村振兴挑在肩上。

村级道路是村庄交通的“毛细血管”,村道建设更是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头号工程”。蹇尚松刚到三湖村时,村里30多条道路坑洼不平,行走不便,村民反应强烈。对此,蹇尚松主动出击,带着准备的资料和预算方案,找到各后盾单位请求支持,三年时间里,筹集资金50多万元,在武陵区交通局等单位的协调下,对村里所有的通户道路进行了硬化。眼下,在他的主导下,太平村501米“门前路”“断头路”正在硬化升级。此项道路改造计划完成后,将使得全村18户村民受益,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出行难题。

“他一来村里就全面启动沟渠硬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实干派。”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姚家兴如此评价蹇尚松。

兴百姓业,做实在事。蹇尚松用双脚丈量村内每一处地方,用实际行动答好驻村帮扶答卷,成为村民眼中的“父母官”。 “既然驻村,我就得给老百姓办出点实事儿。”蹇尚松坦言,“第一书记”并非无所不能,但只要怀着对群众的深情厚谊,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未来,他将继续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秉持为民情怀,用心担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