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石门县雁池乡:杨家屋场的美丽蜕变
时间:2024-06-26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覃事恒 曾楚乔 唐齐 文/图 

石门县雁池乡长湾村,一个远在石门大山里的小山村,一条蜿蜒的水泥路直通该村菖蒲峪片杨家大院。这里农田规整丰饶,山间绿意盎然,民居错落有致,花草茂盛美丽,道旁一排整齐有序的路灯点缀庭院,一幅新农村秀美场景在眼前徐徐铺展。 

近些年来,长湾村村民不仅鼓起了钱袋子,生活环境、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成了远近闻名的卫生村、文明村。而杨家大院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杨伯的表率作用可大着呢!”村民把功劳归于杨年云,一名已经76岁的老党员。

从拿起一把扫帚开始的改变

按石门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整体部署,雁池乡近年来把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力抓、重点改。“牵牛要牵牛鼻子,我们把建设‘幸福屋场’作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关键点,在全乡铺开,打造了一批样板屋场。”雁池乡党委书记刘汀介绍。

石门山区村居,人口居住零散,村民卫生意识较差,特别是像杨家大院这样相对集中的居住片,人居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杨家大院纵深不过四五百米,二十来户村民集中居住。前些年,大院垃圾无人清扫,各自院里散养着家禽,各类动物粪便堆在路边,污水流进水沟,邻里间因为土地纠纷和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更是常有的事。如何把一个“后进”屋场变成“幸福屋场”的典范。乡村两级找到了老党员杨年云。

杨年云以前是村里的村主任,又当过民兵队长、治安主任,无论是在村里还是院内都是威望颇高的领头人。乡村两级领导下达了任务,杨年云二话没说,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一场由他领头的大院“改造行动”悄然展开。

看着满院的垃圾,杨年云愁上眉头,思索多日。“工作千头万绪,要想见实效,还得从各家各户门院庭前的卫生这个小点抓起。”他在自己多年未用的小本本上,拟出了工作计划,制定了任务清单。他坚信,能用自己的“章法”打理好杨家大院。

没想到第一次出招,杨年云就受挫了。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费尽口水,一整天游说下来却效果颇微。

“听到要清扫屋场的消息,谁都没理我。”即便是由杨年云出马,大院的村民也不买账。“大家心里想的是,农村不就是这样的吗?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了现在就要‘折腾’了?”

“工作要干好,思想得跟上,大家的思想还没转变,不听我的很正常。”见口头劝导不见效,杨年云不再费口舌,而是自己动手行动起来。

第二天清早,他带上一把一人高的竹扫帚出了门,挨家挨户地埋头清扫。扫完东头扫西头,太阳下了山杨年云还在孜孜不倦地扫地拾垃圾。“我在大院年纪最大,又是老党员,每天帮他们扫屋场,肯定是看不下去的。”看着杨年云扫了三天地的邻居们,再也坐不住了。到了第四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主动清扫起自家的屋场来。

这样的清扫行动持续了一段时间。“屋场干净了,大家看着舒心,慢慢就习惯了干净,看不得脏乱。”杨年云的第二步计划悄然实施。

在他的带领下,大院居民开始拆鸡笼、挪柴堆、清杂物……阵阵文明之风刮进了杨家大院。

一盏路灯照亮山村幸福生活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生态环境的秀美,更要文明之花的盛开。

在杨年云的影响下,杨家大院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逐年提高,门前院后始终干净整洁,连路上也看不到纸屑、槟榔壳和烟头等垃圾。“我为大院制定了几步走计划,还有三年计划,完成一个我就在本子上打一个勾。”显然,在杨年云心中,仅仅是没有垃圾还达不到“幸福屋场”的标准。

“以往天一擦黑,大家就窝在家看电视,或者早早上床睡觉。有事出个门,打着手电筒,很不安全。”杨年云说道,“看到电视上,城里人一到晚上就在灯光通明的广场跳舞聊天,我们农村也可以。大把好光景,用来睡觉浪费了!”

“大院亮化计划和文化生活计划”被杨年云增添到了工作本本上。“和之前不同,我一声号召,大家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劲头十足。”在杨年云的号召下,大院20户村民自筹自建,在村道立起了路灯,每家每户还制定了个性化的“美丽庭院改造方案”。

经过近一年的深度改造,杨家大院在“干净”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新的“升级”。每户门前都有了花台,按季节搭配种植各式绿植花草,四季显绿,常年花开。庭院功能分区合理,菜园有围挡,乘凉有专区,鸡禽圈着养。路旁,一排整齐大气的路灯格外醒目。每到傍晚,路灯亮起,与星空遥遥呼应,成为大山里最美的点缀。大院制定了路灯管理办法,夏天晚上7点冬天晚上6点半准时开灯。路灯建起当天,大院甚至还自发组织了开灯仪式。

自从建起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有了保障。杨年云家还自费买了广场舞播放机,爱人成了大院广场舞队的队长。现在,吃过晚饭的邻居们要么结伴散步,要么来到杨年云家屋场跳一段广场舞,家长里短聊聊天。村民之间走动多了,关系也密切了,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再没有以往吵架扯皮的情况出现。杨家大院每天都呈现出一派新农村幸福生活的美好场景。

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周围的屋场和村民,大家按照杨家大院的标准,默默行动起来,美丽悄悄蔓延。“我门前的屋场,就是大家的活动基地,每天都有村民来屋场跳广场舞,我们免费供应茶水,纸杯子都要按箱买!”杨年云的爱人介绍。

到了年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便聚集在大院。乡村两级干部也时常来到这里,几壶茶水,几盘瓜果,几条长凳。大家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共话乡村发展,小小的屋场架起年轻人与留守老人之间,村民和干部之间的连心桥。

“乡党委政府把优秀共产党员和十佳文明家庭的荣誉颁发给我,我感到很光荣。”杨年云自豪地说道,“现在,我们大院不需要为迎检做准备,什么时候来检查都是这么干净整洁,幸福和谐!”杨年云每天都要在大院里转一转,满是褶皱的脸上显露出他76岁的高龄,但洋溢的笑容让他充满精气神。回到家里,他悄悄拿出工作本,写下了一个新的计划——《杨家大院产业发展计划》。

编辑:赖永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