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常言道】蹭生活本身的活力很有可能成赢家
时间:2024-04-17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罗琳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不少人去武陵区丹洲乡义渡村赶了一场大集。大家汇集在乡间·相见文艺小院,共赏本省8支乐队的原创音乐展演和本土16位作者的诗歌诵读、选购33个摊位提供的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体验常德非遗项目、了解“艺丹沅”文艺部落各个文艺小院的前世今生……活动的圆满举办,意味着在探索城乡融合的创新大道上,丹洲乡以空间置换人才,共同推进民居改造、乡村品牌建设,改变村落“空心化”的模式很有启发性和可借鉴性。

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所展现的生活、气氛和节奏都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城市人大多来自乡村,乡村人不停穿梭于城市,这种流动带来的摩擦感,令城乡融合天然保有一定的温度。总有人盘算着进城谋生,总有人向往着进驻乡野。来来往往中,越来越多的艺术乡建实践者成了带动在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所幸,紧挨市城区的丹洲乡陆续迎来了50多个“新乡人”,携手摸索出了新居民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内生逻辑,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乡村市集平台化和品牌整体输出的可能性。

城市“火”出圈的流量密码,往往源自一个初始的窗口、一个内容的载体,比如《成都》之于成都,“烧烤”之于淄博,“冰雪”之于哈尔滨,“麻辣烫”之于天水……既然玩出《县城记》的五条人乐队可以让广东的海丰县引人关注,那么有着《沅江》《义渡谣》等代表作的“艺丹沅”文艺部落同样有望让常德走红。尤其是新华社近日以直播的形式全方位推介了丹洲乡这一“潮” 玩文艺新农村的生动景象,势必影响本地和外地人对常德印象的刷新和讲述。无疑,打造多维度的城市坐标,会让一座城市更深刻、更诱人。

在大众娱乐盛行的今天,艺术创作者高高在上的话,一是限制了创作主题,二是影响市场开拓。“艺丹沅”文艺部落之所以能够渐成气候,得益于一群爱好文化艺术的“新乡人”在把乡村变成创作基地的同时,也将其营造成了一个寻常生活的重要聚集地。一年四季,内外人员自愿轻松的互动连接,让所有人毫无压力地聚集在一起,这不就是当今人们要得最凶的“松弛感”么?

其实,只要有心,让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途径可说是数不胜数。在大城市的商场内,时常可以发现百货业与艺术主题的完美融合,其中不仅有独立书店、艺术展览、文化市集,还有整体按现代艺术风格设计的店内空间,以及沿途摆放的装置艺术品。这些商场都成了博主们拍照、打卡的圣地。除了商场,菜场也是一个策展的好地方。几年前,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书画家、策展人邱志杰就在北京颇为有名的三源里菜市场搞了一个“书法展”,他自己表述为“市集书写”。 10天里,他差不多没日没夜地写字,从市场管理部门张贴的制度、通知、公告,到每户商家的招牌、广告和灯箱文字,只要店家接受,他就用不同的书法字体重写一遍。因为菜场紧邻使馆区, 书写内容除了实用场景里的文字之外,还有悬挂在市场上方的宣纸条幅,上面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古诗词,也有今天的流行语,还有用英文写的外国谚语。事实证明,这一富于平民精神的展览引起的轰动程度,远超严肃正经的艺术展。邱志杰说:“蹭生活本身的活力,蹭菜市场为大家带来的那种幸福感,真是占了不小的便宜”。

事实上,到底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老百姓并不关心它们的界线在哪里,人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这年头,把艺术和美好放在离生活很近的地方,创作者主动走进大众,带着大家一起玩,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占尽“便宜”的赢家。

编辑:王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