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发现·乡村】“技术培训助我走上致富路”
时间:2024-01-30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胡双秀 文/图

在桃源县牛车河镇毛公坝村白羊岗组,提起朱兴强,大家都赞不绝口。他用一颗不甘贫困、自立自强的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辛勤汗水实现了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景。

朱兴强今年45岁,早年因车祸导致个人劳动能力较弱,夫妻两人也因此离婚,多年来,朱兴强独自领着一对儿女和年迈的父亲艰难度日,一家人生活十分清苦。

“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呢?”朱兴强长期处于迷茫中,就在他愁眉不展时,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2014年,朱兴强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帮扶干部很快就来到朱兴强家中走访实际情况。

“我们家经济来源单一,全部依靠我打零工为生。要想发家致富,必须要靠产业,但是我又没有资金和技术。当时帮扶干部就鼓励我说,从自己的特长出发,想办法发展产业,他帮我解决技术和资金的问题。”朱兴强感动地说。

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后,朱兴强一家先后享受了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帮扶,家庭压力得到稍微缓解。“党的政策和帮扶干部对我们太好了,我不干点事对不住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朱兴强说,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他最终决定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养牛事业。

“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也都支持你,但是你要先对市场行情有个初步了解才行!”帮扶干部一边提醒朱兴强一边为他筹集资金。2016年初,朱兴强花费1万多元购买了几头小牛,结果却因为养殖技术不佳以及对市场销售行情的不了解,亏损严重。

“我开始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什么都没弄清楚就急着上马,导致了血本无归的结果。但是我不能就此放弃,不然对不起这些帮助我的好心人!”朱兴强坚定地说。

niuchehe.jpg

猪舍一角

不久,朱兴强在帮扶人的推荐下参加了牛车河镇组织的养殖培训班。培训回来后,朱兴强决定改行发展养猪产业。

“就这样,我正式踏上了养殖生猪的创业路。”朱兴强说,养猪也并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吃得苦的实干精神。创业之初,朱兴强基本上就住在了猪舍里,“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蚊虫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朱兴强却毫不顾忌。

为了让猪仔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朱兴强坚持每天都打扫猪舍卫生,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猪舍内外保持得干干净净。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朱兴强自己也会立即查阅资料,遇到疑难问题,他还会邀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经过几年的摸索,朱兴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成为村里的养猪能手。

在自己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朱兴强并未就此满足。“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朱兴强掷地有声地说,因此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猪技术,免费传授给其他村民。朱兴强说:“以前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