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由净变美:石门人这样改造农村③丨示范的力量
时间:2023-11-24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编者按

石门县在常德市是一个稍显特殊的存在。曾是常德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处湘鄂边界,山区面积广大,最远的村落到县城中心有4小时车程。16.4万农户,如按每户3口人算,农村居民约有40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近六成。

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石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11月14日至16日,记者与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一同探访7个乡镇(街道、场)、15个村(社区),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严格考评+示范引领、群众基层自治等四个方面,全方位、近距离了解石门县2018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记录柑橘之乡容貌变化,见证“和美湘村”建设成果。



示范的力量

常德日报记者 郑彦

探访地点

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

石门县磨市镇官庄村、黄龙岗村、王官桥村

石门县维新镇仙阳湖社区

石门县易家渡镇军档桥村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木山村、洲浒溪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场简单的清洁运动,而是一套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的系统工程。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石门县有两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夹山示范片和磨市示范片。

夹山公路.jpg

石门县夹山乡村振兴示范片陶家岗屋场福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记者 唐齐 摄

驱车穿行在夹山乡村振兴示范片的村级公路,现代气息的路灯,稻浪翻涌的田野,沿途景色像极了动画电影里的画面,清新又美好。步入杨坪社区陶家岗屋场,流连于福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的脆桃园、蔬菜园、国学亲子园……令人感觉找到了向往的乡土家园。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夹山镇从陶家岗屋场开始探索“屋场农旅”模式,藉以带动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本来就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磨市镇黄龙岗村陈振亚烈士故居,与记者漫步于崭新的通景公路时,镇党委书记杨年国介绍:“自从2022年4月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后,我们就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来推动。”

初冬暖阳照射下,干净平整的公路两旁有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而在2022年4月记者初来时,这里还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

陈振亚故居.jpg

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的陈振亚烈士故居和同景公路。 记者 唐齐 摄

全长约4.3公里的通景公路连接陈振亚故居、洞国学校、王尔琢故居三处名人景点,贯穿整个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其提质改造工程于今年竣工,方便了沿线4个村庄(社区)居民的出行。

“之前这里的基础面貌,包括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与条件好的地方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杨年国说,上级的重视和投入、肉眼可见的变化、络绎不绝的游客……老百姓都觉得“乱丢乱堆都不好意思了”。

秀坪园艺场洲浒溪村文化广场。 记者 郑彦 摄

“夹山和磨市示范片,分别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带头办点。”同行的石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办点示范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亮点工程,从而引领推进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

除了两个作为样板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全县所有乡镇党政一把手各领创一个整治提升示范村,乡镇班子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各领创一个整治提升示范屋场。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创建大评比,选出“十佳示范村”“五十佳示范屋场”和1万个“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授牌表彰,全县已建成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0个。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木山村农户家庭院里的多肉盆景。 记者 唐齐 摄

易家渡镇军档桥村居民闫友华是今年新晋“美丽庭院示范户”户主。他家宽敞的庭院内种有玉兰、茶花、玫瑰、罗汉松,全靠自己打理。“乡里乡亲经常来我院子里看一看、坐一坐。”他说,“尤其是小孩子,回去后就跟大人讲,我们家也要种花花草草,也要变美!”

示范先行,样板带动——最终目标,是促进全域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石门县农村正在实现由“净”变“美”的愿景。

工作总结 

严格考评抓整治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石门县对乡镇(街道、场)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度一考评”,每月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在政府月工作内会上作表态发言,每季度考评排名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排名后五位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与绩效考核、项目安排、奖补资金、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全县形成横向纵向“一盘棋”,县乡村户整体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与良好氛围。

编辑:汤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