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罗希 文/图
最近,工商明苑小区一位居民给何云华打电话,向他取经。何云华是武陵区丹阳街道丝瓜井社区利民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代表,也是小区改造工程的负责人。今年3月至6月,仅仅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该小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大家都想知道,利民花园小区改了什么?怎么改的?为什么改造过程快速又顺畅?
走进利民花园小区,一个新建的休闲广场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地面,整齐摆放的长椅,晴好天气里,这里是老人和孩子休息、玩耍的好地方。休闲广场周围是新划的车位,车辆整齐停放在车框内,还有新安装的路灯和垃圾分类箱房。改造后的利民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空间功能持续升级。
改造前,利民花园小区可以说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该小区建于2002年,包括9栋128户居民,建成后由于种种原因物业管理服务比较滞后。小区内杂草丛生,垃圾乱扔,车辆乱停放,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居民们叫苦不迭,却不知从何改起。
小区改造第一步,成立业主委员会。去年年底,在丝瓜井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多方力量多次商议成立业主委员会。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社区召开了选举大会,发动小区居民投票选举,小区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居民们有了“主心骨”,为小区改造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区改造第二步,争取所有居民的支持。改造消息一出,有居民鼓掌赞成,但也有人反对。业主委员会多次收集意见,最开始效果并不好。“我就喜欢原来的景观,为什么要改?”“之前一直都是这样,不改影响也不大。”业主委员会成员上门走访多次,大家坐下来慢慢谈,反复磨合、磋商,最终居民才转变思想,同意改造。
小区改造第三步,找到“懂行”的业主。经过打听,业主委员会找到一位在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居民,这位居民在初期设计改造图纸时贡献了智慧。65岁的何云华退休前曾经在船舶厂工作,对施工过程管控“懂行”,他主动请缨全程监工。
小区改造第四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施工前,业主委员会提前跟施工方打好招呼,施工时尽量不要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边施工边清理现场;又跟居民提前沟通,对施工造成的不便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监工时,何云华发现小区临街楼房的消防管道已生锈,施工过程中,老化的管道被扔到一旁没人管。但更换消防管道不在改造项目计划内,何云华便找到连接消防管道两处门面的老板,与他们协商更换管道事宜。在何云华的协调下,两位老板共同承担了更换管道的费用,施工方则帮忙安装管道。
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一些居民买了花钵和盆景放在楼栋前共享。环境变好了,大家都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想好好装饰它。”何云华笑着说。
改造完成后如何维护改造成果,实现长效管理?何云华说,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是业主委员会接下来努力的方向。“物业管理费和维修费怎么开支?停车费是否收取?这些都需要和物业沟通,并进行公示。”丝瓜井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霞表示,社区将从小区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贯彻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共建共享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