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周蓉 文/图
“家住盐井镇豹子岭村4组的雷齐财是个非常不错的脱贫致富的典型。今年43岁的雷齐财和爱人赵先桃两人吃苦耐劳,靠着理发和洗车两门手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我们一起去他们家看看吧!”近日,记者刚刚到澧县乡村振兴局大院,几名工作人员立马向记者“隆重”推荐这名致富能手。
记者随即跟随澧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驱车来到澧县盐井镇豹子岭村,离村部不远处,有一栋三间二层的楼房,墙面上一块硕大的“理发洗车”招牌非常醒目。
“这就是雷齐财的家!”随行的村干部介绍。我们走进雷齐财家中发现,宽敞的屋子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最左边一间是理发屋,雷齐财正在忙着给客人理发,妻子赵先桃刚刚出去清洗衣物去了。
10多分钟后,雷齐财终于忙完了,坐下来和我们聊了起来: 因为父母体弱多病,自己和妻子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家庭收入非常微薄,2013年,他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当时孩子才6岁。原本我想外出打工挣钱,但考虑到父亲残疾,母亲身体也不好,无法帮助照看孩子,只能选择留守在家务农为生。”雷齐财静静地述说着以往的故事。
为了增加收入,雷齐财夫妻俩打算做点小生意。但是做什么好呢?雷齐财灵机一动:“2001年,我跟一位理发师傅学过理发,虽然现在手艺生疏了,但再培训一下应该就能上手!”
结对帮扶责任人了解到雷齐财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当即帮助他申请了免费技能培训资格。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雷齐财顺利“毕业”。
不久,在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雷齐财的理发小店在自家一楼正式开张营业。
“没有人愿意成为贫困户,所以我必须加倍地努力,不能给国家添麻烦,现在政策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雷齐财感叹。
回想起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雷齐财也是有感而发,刚开始经营理发店时,由于地方小,没有知名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尝试。“他这个技术,不把我头发剪坏了吧?”“两个年轻人不去外面打工,在家能挣多少钱,到时候日子都过不下去。”周围不乏质疑之声。
对于大家的质疑,雷齐财并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干活、练习。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想了一个办法:免费为老年人服务,他把老人们接到店里,免费为他们理发、刮胡子。理完后,所有老人都表示非常满意,直夸他手艺好、服务好、对老人非常细心。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好名声就出来了。周围邻居看到他们这么真诚的态度,都相互帮忙宣传。现在,本村的老年人基本都是到他店子里理发,甚至其他村的人也慕名而来。
“还好当初没有放弃,做的时间久了,发现除了挣钱,还有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帮助老人解决问题。”雷齐财说,现在农村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他们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如果村里没有理发店,他们就要去几公里外的镇上,这对老人们来说是个难题,现在这个难题在村里就能解决,他们非常高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开始讲究时尚,靠着一成不变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雷齐财夫妻俩就商量怎样提升技术,他们积极向县城里的老师傅取经,不惜免费做了一段时间学徒,掌握了不少适合年轻人的理发方式,现在他们家的店已经成了村里男女老少的美发首选。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或许开一家洗车场生意会不错!”雷齐财又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2021年,雷齐财得知脱贫户可以申请小额信贷创业,用来发展种植、养殖和技能培训,他立马报名并提交了资料。3万元贷款很快到位,雷齐财火速购买了洗车设备,“我的家庭洗车店一夜之间就开了起来。”雷齐财笑嘻嘻地说。
果然如雷齐财所想的一样,如今,雷齐财的家庭洗车店生意越来越好,遇到农忙时节,两人根本忙不过来。
“又是理发,又是洗车,累不累?”我们问道。
“累是累一点,但是我能用自己的双手为全家创造好的生活,做什么都值得!”雷齐财说。
经过不懈努力,现在雷齐财家已经完全与贫困说再见,2023年,雷齐财的家庭总收入接近7万元。问到对今后生活的展望时,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和爱人一起把理发店、洗车店经营好,不断创新技术,为附近村民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