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刘学义 胡小茜 文/图
“你们看,这些牛长得多么强壮,再等一个多月就可以出售了。今年的牛肉价格也还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10月18日上午,石门县三圣乡河口社区居民张登桃正在屋后的小山坡上放牛,看着10多头、数百斤重的黄牛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草,他笑得合不拢嘴。
到过三圣乡河口社区的人都知道,这里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贫瘠。张登桃曾经是河口社区有名的监测户。以前,张登桃一家三口守着2亩薄田过日子,生活过得十分清苦。妻子承受不住常年的劳作,落下了病根,儿子张金欣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压得张登桃透不过气来。生活的重担,让这个不到50岁的汉子脸上写满了沧桑。
近几年来,迎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在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社区两委的关心帮助、联点干部的结对帮扶下,张登桃终于鼓足勇气自主创业,走上了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时间回到2014年,张登桃一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为了尽快帮助他们一家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社区给张登桃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工作岗位,每年工资收入1万元,其儿子张金欣也享受到国家教育助学政策。社区联点领导和结对帮扶人多次深入张登桃家中,鼓励他勇敢地迈出创业的步伐,大力发展产业。仅用一年的时间,张登桃一家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2万多元,并顺利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得借此东风,更好地发展产业,而不仅仅满足于脱贫!”在张登桃眼里,脱贫不是目标,致富才是他的梦想。
望着云雾缭绕的莽莽群山,张登桃陷入了沉思:河口社区虽然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植被丰富,拥有天然草场,是一个发展养殖的好地方。
说干就干!发展养殖业的想法确定之后,张登桃当即找到社区负责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只要你想干,我们全力支持你!”这位负责人当场表态。
2021年,张登桃在社区负责人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3万元小额信贷资金。他用这笔钱建起了牛棚,随后又筹资购买了5头小牛。“这就是我致富的希望!”看着初具雏形的养殖场,张登桃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养殖场建成后,张登桃夫妻一心扑在养殖事业上,潜心研究养殖增效的办法。张登桃非常清楚“卖牛的一本经”,“我们本钱不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依靠母牛繁殖办法来慢慢增加牛的数量,确保每年能够繁殖3到5头小牛,即使要卖也只能卖公牛,而且还要挑年头岁尾卖,这样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张登桃夫妻经过商量,统一了思想。
为了节约成本,张登桃舍不得花钱购买饲料,每天天没亮就和妻子上山割草,午后又将牛放养在山林里。“那段时间我们基本没有休息时间,除了割草就是放牛,老婆在山上还摔了好几次!”张登桃心疼地说。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找老张买牛肉去,他的牛肉质量好,定迟了就没有了哦!”由于张登桃的黄牛都是天然养殖,到了春节前夕,找他购买牛肉的客人特别多,牛肉供不应求。
养牛走入正轨后,张登桃又建起了猪舍,开启了“跨界”创业。
“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刚好摊上几头母猪要下猪仔,我硬是在猪栏里守了好几个晚上。养殖业虽然能赚点钱,但这真的是辛苦钱!”张登桃感叹。
苦心人,天不负。2021年以来,张登桃带领家人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如今,他们一家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聊起未来的生活,张登桃充满了信心。他说:“如今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预计仅养殖业一项就可达15万元左右,加上种植和零星务工收入,我们的家庭总收入估计在17万元左右。搭帮好心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我们一家终于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