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发现·乡村】农家小院腊货香
时间:2023-09-19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王建文 文/图

9月初的一天,阳光普照大地。

我们走进鼎城区中河口镇佘常福家中,在离其家中还有100多米远时,空气中一股淡淡的腊货香味扑面而来。

“这就是我晒制的干豆角,还晒几个太阳就可以腌制了。”刚走进小院,佘常福便迎了出来,指着阳光下装满干菜的簸箕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701113348.jpg

佘常福晒制的干菜
1987年出生的佘常福瘦高个,皮肤黝黑,“我长得比较着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不少哦!”佘常福自我解嘲地说。

佘常福10年前确诊了严重肾病,如今病情通过治疗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仍然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活,所以至今只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

佘常福的母亲也因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整个家庭的压力全部压在了父亲佘登科身上。2014年,佘常福一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那时候全家的收入就靠老爸一个人打零工,后来他年纪也大了,就只能在餐馆里做帮厨,赚得一点收入。”佘常福看到父母一天天老去,自己又因为生病帮不上忙,心中深感愧疚。

“我不是废人,我一定要努力赚钱帮父母减轻压力!”佘常福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一直努力尝试着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比如在周边小溪里捕捉些水产品换钱之类的,但是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佘常福说。

微信图片_20230701113333.jpg

佘常福熏制的腊货
2020年的一天晚饭后,佘常福和父亲坐在一起闲聊,得知很多餐馆都对腊货有大量的需求。“熏制腊肉是个技术活,我想试试!”佘常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要得,我支持你!”父亲佘登科当即表示,可以先熏制两块腊肉给自己上班的餐馆试用,如果客人满意,就可以加大熏制力度了。   

不久,佘登科将熏制好的腊肉送到了餐馆,客人吃过之后反响很好,餐馆老板也决定长期采购佘常福熏制的腊肉。

佘常福没有大规模熏制腊货的经验,随着餐馆对腊货的需求量大增,佘常福赶制的腊货很快出现了质量问题,惨遭退货。

“熏制腊货对体力要求不高,很适合我,所以我没有放弃!”佘常福说,为了提高腊货熏制技艺,他经常找到村里熏制腊货的老人虚心学习,并用小本子详细地记下制做过程中的要点和标准,然后回家慢慢摸索。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佘常福熏制腊货的手艺更加成熟,送到餐馆的腊货再也没有出现退货的情况。名气渐渐打开之后,附近几家餐馆都找到佘常福,决定长期采购他熏制的腊货。

“不久,几个餐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大量的腊肉,腊鸡、腊鸭、腊鹅、腊狗肉等腊货的需求量也很大,于是我又开始探索其他的腊货品种。”佘常福颇为自豪地说,如今,他熏制的腊货品种齐全,质量过关,很受欢迎。

如今,佘常福又学会了制做干豆角、梅干菜、剁辣椒等各种干菜,“这些都是餐馆需要的东西,销路很好。”佘常福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出去打工身体又受不了,“还好我现在掌握了制作腊货的手艺,在家中就可以赚到钱。我做的东西,原材料都是自家种的当季蔬菜和自家养的鸡鸭,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哦!”

如今,佘常福制做的腊货和干菜已经远销湖北、浙江等外省市。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佘常福自家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自家种的辣椒、豆角、青菜等蔬菜全都不够用了,他便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家禽、种植蔬菜,再将大家的劳动成果统一收购,然后制成腊货和干货。

“现在我仅腊货一项一年就能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你们看,这就是前不久我翻新的老房子!”佘常福指着自家的小洋楼颇为“得意”地说。

谈起未来的计划,佘常福表示将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型养殖基地,发动周边的邻居,大力发展种养项目。“今后我还要修建一座小冻库,用于储存原材料和成品,这样自己就可以放心去拓展销售渠道,把这门生意做得更好。等我赚到足够的钱后,就去大城市把自己的病治好,到时候再组建个自己的小家庭,那就完美了!”佘常福如此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