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发现·乡村】幸福养牛人
时间:2023-07-28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黄江 实习生 熊泊凯 文/图  

今年40多岁的向浩是津市市药山镇杨坝垱村4组的脱贫户。面对困难,他始终不曾放弃,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党的好政策,积极投身养牛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示范户。

杨12.jpg

向浩正在喂牛

时间回到2016年春节,面对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父亲和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正准备年后外出打工的向浩对人生产生了一丝怀疑:自己一直辛勤地工作,但家里的条件并没有太大的改善。看着两个女儿亮闪闪的眼睛,向浩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但是具体干什么,他心中并没有主意。

不久,恰逢杨坝垱村扶贫专干黄江来到向浩家里走访,向浩赶紧向黄江表达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老人年纪大了,孩子又还小,需要人照顾。我就想回家做点事,您帮我出出主意,做什么好?”向浩诚恳地问黄江。

“你现在的情况,估计搞养殖比较适合吧!”黄江围绕向浩的家里转了一圈,看着荒废的后庭院,黄江灵光一闪,有了帮助向浩搞养殖的想法,但是具体养什么经济效益好、风险低,黄江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从向浩家里出来后,黄江直奔村部,将向浩的想法向村支部书记和后盾帮扶干部进行了专题反馈。镇村干部及后盾单位帮扶干部多次商讨之后,决定支持向浩养殖黄牛。

万事开头难!向浩首先在家里搭建了一间简易的牛棚,并筹资购买了3头黄牛进行养殖。为了尽快掌握养牛技术,向浩购买了大量的黄牛养殖相关书籍,一边养一边摸索。

微信图片_20230728145612.jpg

向浩家的牛棚

养牛实际上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每天都要从清早一直忙到22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日。“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短短几个月时间,我就瘦了快10斤。但看着日渐肥硕的黄牛,想起每天和父母、女儿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生活,我就一点都不觉得累!”向浩满足地说。

2017年春节前夕,向浩养殖的3头黄牛顺利出售,收获了25000元。“除了意想不到的收入,还给我留下了5头小牛崽,这给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向浩很是兴奋。

春节之后,向浩在村两委干部的推荐下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并参观了现代化的养殖场。归来之后,他果断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不仅新建了两间牛棚,还新增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2018年,向浩出售了6头黄牛,获利5万多元,一举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达人。

在自己的养牛事业稳步发展后,向浩并不满足。他说:“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周边乡亲们共同发展。”为了帮助他人,向浩坚持将自己摸索出来的养牛经验结合学到的科学养牛知识无偿地传授给周边的村民,引导他们积极发展养殖业。

如今,向浩养的黄牛和水牛已经发展到20多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才有了今天的事业,所以我很感恩。下一步,我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能成立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搞养殖,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向浩说。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