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发现·乡村】“捏”出“光明”
时间:2023-07-27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罗舒晴 实习生 熊泊凯 文/图

“这个位置按起来疼吗?不舒服就告诉我,我来调整手法!”初识潘友(化名),是在桃源县城内一个不大的盲人按摩店内,他正在给一位客人做颈椎和腰椎推拿。他一会按压腰椎,一会拳背击打,手法娴熟。潘友是一位盲人,也是澧县涔南镇的一名监测户,他凭借自己的一双能手,“捏”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

潘友(着白衣)在为客人按摩.png

潘友正在工作中

潘友是独生子,父亲患有先天性青光眼,是视力一级残疾,母亲体弱多病,或许因为遗传,潘友从小视力就比别人差一些。他成长路上因为身体的原因,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别人的歧视,但这也养成了他不服输的性格。

“我是家里的独子,除了视力之外,我并不比别人差!”潘友说,为了养家,他早早地扛起了家中的重担,前往深圳打工赚钱。2004年,潘友成了家,妻子吴小梅(化名)是和他在深圳同厂打工的老乡,两人一起上下班,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平淡幸福。

2011年的一个早晨,潘友醒来发现自己看不见了,他和父亲一样,也成了一名盲人,工厂的活不能继续干了,只能回老家。此时,儿子潘小涛(化名)马上要上小学,父母也已经年迈,为了家中尚有稳定收入,妻子吴小梅一个人继续在厂里打工,与家人分隔两地。潘友返回老家之后,只能帮助母亲做些简单的家务,料理家里的几亩薄田和菜地,十分辛苦。看到妻子和母亲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潘友心中十分愧疚。

2013年,潘友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在社区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潘友重拾信心,决定出去谋一门生计。“光靠种地不是办法,我一定要振作起来,活出个人样!”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潘友的心里却十分亮堂。

2019年,对潘友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当年4月,潘友在听收音机时,得知市里正在举办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

“我当即就觉得机会来了,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潘友说,可按摩对于毫无功底的他来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学的时候,手指肿得甚至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

“但是我知道,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只能成功,不能放弃!”潘友学习非常刻苦,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按摩技巧,他坚持一个手法一个手法地揣摩钻研,经常一个手法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潘友取得了盲人按摩资格证书。学成归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潘友顺利来到桃源县一家按摩店上班,在老板的热心帮助下,他的按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潘友的盲人按摩证书.png

潘友的中级盲人按摩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技能,潘友又考取了中医康复理疗师证。“客人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解答。在老板的支持下,我每年都要外出学习,不仅认识了很多同行,更是学到了很多技术。”潘友说。凭借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潘友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如今,他每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

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变,不仅让潘友更加自信,还让他更加懂得了感恩。工作之余,潘友经常抽空到按摩店周边的社区为有需要的群众免费推拿按摩。平时的“热心肠”,不仅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他积累了更多的人气。“当初是政府给了我机会,现在我有能力了,我就要回馈社会,尽我所能帮助周围的困难群众。”潘友动情地说。

记者手记: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这是潘友最喜欢的一首歌。

潘友虽然双目失明,无法看到周边的风景和四季的轮回变换,但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放弃,凭着乐观的精神和执着的拼搏,就能用自己的双手绘出精彩的人生画卷。

从命运多舛的失明者,到众口称赞的“脱贫之星”,潘友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不仅战胜了黑暗,还战胜了贫穷,用勤劳的双手为生活增添了光明。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