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芹/文 裴维维/图
擂茶可以怎么喝?是听着戏曲就着几十道“压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糊糊”,还是吃着牛肉串,炖着肥肠钵,来一碗像奶茶一样甘甜的冰擂茶? 在常德,这些喝法都可以实现。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习俗在常德已传承上千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擂茶、喝到擂茶,常德人从未停止探索创新。
加点文化味儿、改良“压桌”菜谱,让擂茶走进自助餐厅,将擂茶做成新式茶饮……这些新花样,赋予了擂茶习俗新的生命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她。
传承经典 把文化“擂”到茶里去
6月8日中午,来自长沙的100多位游客来到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非遗艺术馆。迎接他们的是极具常德文化特色的建筑,十几桌香喷喷的擂茶,和一台精彩的非遗演出。
炖粉、蒿子粑粑、糖油粑粑、斋菜、炸麻丸坨、米糕、卤蛋、榨辣椒、红薯……20多种小吃菜肴摆了满满一桌。吃不完的食物,游客们高兴地打包带走。
喝完擂茶,精彩的说唱脸谱、汉剧高腔、独幕剧等非遗节目拉开序幕。30分钟演出,现场掌声不断,游客意犹未尽。
这样一顿精彩的“非遗”大餐,价格却非常亲民,游客人均消费不到40元。“10人一桌标准的擂茶258元,看演出每人10元。”常德道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华说。
这里价格亲民,专业程度却不打折扣。烹制擂茶的是擂茶习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宋义成,带来精彩演出的是市歌舞剧院专业戏曲演员郭习军和他的搭档。
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非遗艺术馆曾主打非遗戏曲演出,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2021年3月至5月接待游客3万人,以长沙游客为主。因疫情影响,演出停止了一段时间。今年3月,艺术馆重振旗鼓,引进了常德擂茶,并于5月初恢复了非遗演出。
“不管是擂茶还是非遗演出,我们都有坚守,也有改良。坚守擂茶研制工艺,纯手工打造,根据游客的喜好对“压桌”做改良。比如减少油炸食品和坛坛菜的比例,增加低盐低油低脂又清爽可口的蔬菜。”宁华坦言,他和宋义成老师在“压桌”改良这个问题上,经历了磨合过程。
演出接近尾声时,三位来喝擂茶的年轻女孩被戏曲节目吸引,高兴地坐下来聆听。来河街鸳鸯走马楼喝擂茶、看戏曲、拍照打卡已经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新时尚。
大胆创新 擂茶变身新式茶饮
茶叶、大米、黄豆、芝麻、生姜……原料还是这经典的几样,餐饮经营者李浩却摸索出独家配方,把擂茶做成了“桥南李先生原味牛肉串”日销1000余杯的新式茶饮。
这一创新,缘于爷爷对孙儿的爱。李浩家住鼎城区黄土店镇,是有名的擂茶之乡。读高中的时候,他每天早出晚归,爷爷心疼他,每天将做好的新鲜擂茶放在冰箱里,等他下晚自习后回家喝。李浩发现,擂茶冰了之后口感更好。
2015年,做了10年电脑生意的李浩开始接手父亲的餐饮店,并开始尝试推出自己摸索了多年的擂茶饮品。他的顾客以年轻人为主,一开始客人反响平淡。李浩便从赠饮开始,丰富擂茶品种,让顾客有多种选择,甜的、咸的、冰的、热的、浓的、淡的各种口味都有。
擂茶饮品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冰擂茶更成了顾客吃牛肉串的必点茶饮。“在我的店里,其他饮料卖得很少,客人几乎都会点一大杯擂茶,还喜欢发朋友圈,因为很少喝到口感这么好的冰擂茶。后来,有些餐饮店也跟着推出了冰擂茶。”李浩说。
不过,因为配方调比不一,擂茶口感也有差异。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和接待了10多年的“铁粉”,让李浩对自己的“独家秘方”很有信心。
小钵爷、德小钵餐饮主打常德钵子菜,遵循“消费降级、场景升级”的路线深受年轻人欢迎。餐饮店在装修上还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场景风格,很适合拍照打卡。
为了体现常德地方特色,创办人李龙推出了冰甜擂茶,在擂茶里加入了牛奶等配方。“钵子菜比较油腻,尤其是德小钵以肥肠为主打菜,顾客点一罐擂茶很解渴解油腻。所以10多元一搪瓷缸的冰甜擂茶一推出就很受欢迎。”李龙说。
他的餐饮店生意火爆,节假日最多一天接待过上千人,其中不乏外地游客。近几年,李龙陆续开了16家连锁店,最远的分店开到了上海和苏州。在上海、苏州分店,常德擂茶也以新式茶饮的形式,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
围绕擂茶,有人在茶品上创新,也有人在经营模式上突破。 借助直播营销,2个月扩张了5家连锁店的“匡三千茶点”,则将擂茶请进了自助餐厅。不管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顾客都可以花几元钱喝上一碗糊糊擂茶。
桃花源手泡风味擂茶除了在口感上有所创新、丰富,包装上也更加便携、时尚,成为很受欢迎的特色文创产品之一。
快来常德吧,品尝擂茶的新滋味,感受穿越千年的常德味道,体验不一样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