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那些年,我的“六一”儿童节
时间:2023-06-01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晚报截图

编者按

“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每年过完“六一”儿童节,他们就会开始期待下一个“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其实,“六一”不仅是小朋友过节日,也是大人对童年的一次回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儿童节记忆,也许是渴望已久的一包零食,也许是心心念念的一件新衣裳……

今天,我们和四位出生在不同年代的大人,一起回忆——




七零后 一支冰棍可以高兴一整天

常德日报记者 杨鑫

“谁说穿上高跟鞋,就不能扎蝴蝶结?谁说70后跳不动皮筋、打不动弹珠?谁说大人不能过儿童节?所有成熟稳重的大人,都曾是活蹦乱跳的小屁孩。”70后女士杨丽芳大声宣言。

杨丽芳的童年是在邵阳市隆回县度过的。提及当年的儿童节,她说,“最难忘的便是儿童节期间的运动会,一开就是两天。同学们要提前做好准备,白衬衣小白鞋是标配。每天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队形,都想着为班级争光,为个人添彩。”

杨丽芳从小胆子小,体育成绩一般,所以运动会她便是积极的啦啦队队员,为竞赛场上的同学摇旗呐喊。到了运动会当天,有的家长会当志愿者维持秩序。学校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锣鼓喧天,口号阵阵,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要过儿童节了,家长们都会提前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些小礼物,棒棒糖、文具、小玩具之类的。“那时一支冰棍是很棒的节日礼物。其实冰棍就是加点白糖的冰棒,类似今天的老冰棒,吃起来感觉一直凉爽到心里去了,吃到一根冰棍可以高兴一整天。吃完冰棍剩下的小竹棍,还可以当游戏道具,挑小竹棍玩。”

杨丽芳谈到,70后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可是依然过得很快乐。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应该是到了高一,她还体验了一回儿童节。那次,学校发了一些文具、糖果,还开了一个隆重的表彰大会。

“六一”儿童节当天,孩子们穿着洁白的衬衣、蓝色裤子、小白鞋,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入场,唱着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至今想起来,还热血沸腾。

回家,吃着爸妈用心烹饪的简单且美味的家常菜,和一栋楼的小伙伴,玩着跳皮筋、打沙包、捉迷藏等我们一代人的专属游戏,快乐而充实的儿童节就这样悄悄地从指尖划走了。

斗转星移,似乎一眨眼,曾经的儿童就变成了大人。又到“六一”,追忆似水流年,杨丽芳感叹,深深怀念那些张牙舞爪、欢天喜地的“六一”。希望每一位70后老掉牙了以后,依然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活得真实、踏实、快乐。

八零后 漂亮裙子就是最美好的回忆

常德日报记者 肖志芳

“小时候,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除了过年就数‘六一’了。”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陈小帆依然记忆鲜活,那些单纯无忧的片段仿佛就在昨日。在她的记忆中,“六一”一整天都是头顶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是一个充满欢笑和鲜花的日子,那是一个让所有小朋友期待并骄傲的日子,因为那是“我们的节日”。

记忆中的儿童节,仿若是夏天的开始。在女孩子心中,飘飘的裙子是整个夏季最美的衣服。和很多同龄女生一样,陈小帆有着一样的经历:即使那颗臭美的小心脏早已蠢蠢欲动,甚至在家对着镜子试穿了多次,却始终不敢做第一个穿裙子到学校的人。于是,“六一”儿童节就成了女孩子们穿裙子最合理的起点,因为几乎每次“六一”文艺汇演,老师都会要女生穿上漂亮的裙子。尽管时隔多年,东西早已不在,但那一件件款式各异的裙子,成了烙印在她心中“六一”最美好的回忆。

在那个没有平板电脑、没有智能手机、鲜有游乐场的年代,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汇演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盛宴。“不到5月就开始翘首企盼了,策划、排练节目,大家兴致勃勃,还不用上课,开心得不得了。表演当天,不管男生还是女生,脸上都会顶着两片大大的腮红,好像这样才是对舞台的尊重。大家唱着、跳着,整个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回想起“六一”往事,陈小帆津津乐道。

除了学校的集体庆祝,“六一”当天,父母往往会给她一笔完全由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其实,开心的不仅仅是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定的决定权,终于做了一回自己的主。”而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当家作主”中,陈小帆渐渐成长。

而在那么多次的儿童节里,陈小帆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吃肯德基。据她回忆,大概是1998年,父母带着她和弟弟到长沙游玩。为了庆祝“六一”,居住在长沙的姨姨、姨父特意带他们去吃了那时餐饮界最时尚的肯德基。当时,肯德基才进驻长沙不久,薯条、可乐、汉堡那些都是稀罕的“洋玩意儿”,店里排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容易等到食物上桌,她和弟弟争抢着吃。“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才发现,两块面包中间夹着鸡肉、青菜、番茄酱,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是特别。不像现在的小朋友,吃一顿肯德基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讲,吃上一次,得高兴好久。”陈小帆感慨着时代的变迁。

“既不用像爷爷奶奶一样操心口粮问题,也不用像父母一样早早开始养家,对比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兴趣班,没有各种考级的压力。我们80后的童年应该算得上是最快乐的童年。”回想起童年的种种,陈小帆脸上洋溢着幸福。

九零后 两个“六一” 我都去了滨湖公园

 简鸿 讲述 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整理

我1991年出生,相对于城里条件好的孩子来说,我们这代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过“六一”儿童节没有太多的仪式感。很少有父母会放下手中的农活,专门在“六一”这天带孩子去哪个地方玩或者精心准备一个礼物。

虽然没有满满的仪式感,但是父母给的快乐也很实在,或是给我买支冰棍,或给几毛钱让我买点零食,简单而又快乐。

回忆起那些年快乐的、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十分巧合的是有两次过“六一”我都进了城,去了常德滨湖公园。

第一次去滨湖公园过“六一”儿童节,是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姑姑嫁到了市城区,她家就在滨湖公园的后门附近。

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放假后,姑姑把我接到了她的家里。吃完中饭后,姑姑提出给我过“六一”儿童节,带我到滨湖公园玩。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高兴得蹦了起来。

滨湖公园里面有个很大的湖,微风吹来,湖面泛起波纹,一些游园的人还拿着鱼食喂给鱼儿。我在树边玩耍,攀爬假山,很是兴奋。

当时,姑姑为了给我过一个难忘的“六一”也是下足“血本”。她买了票,带我参观公园里的动物园。动物园里面有狮子、老虎、河马等。那天,父母带着孩子看动物的特别多,园内人流如织,一片欢声笑语。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大蟒蛇,可吓人了,我躲在姑姑身后,既紧张又兴奋。

回到学校里,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快乐过“六一”的作文。我就写了一篇滨湖公园的游记,爸爸帮忙修改。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还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了这篇游记。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第二次去滨湖公园,是我读六年级的那年“六一”。

亲戚给我的表姑介绍了相亲对象,“六一”那天,他们正好约在我家见面。也就是后来成为我表姑父的男人,他提出带表姑去城里玩玩。两人是第一次见面,为避免尴尬,表姑带上了我。我便以“电灯泡”的身份跟着他们去了一次滨湖公园,又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在那个儿童游乐场所还比较匮乏的年代,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次“电灯泡”之旅还是非常快乐的,留下的回忆更多。

我记得公园入口处有个大广场,广场右边有一群白鸽,有很多游客给他们喂食。表姑父带着我给白鸽喂食,还给我买了冰糖葫芦。我至今都记得那串冰糖葫芦太好吃了。

记忆中,公园里有游乐场,里面有“轨道小火车”“旋转飞机”“急速滑梯”等一些游乐设施。一进游乐场,我就宛如自带充电马达,玩到停不下来,开心得忘乎所以。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表姑父带着我开赛车,那是一种类似于现在家长带孩子玩的跑跑卡丁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赛车,我坐在表姑父的怀里,他抓紧方向盘,用力踩油门,一圈两圈……弯道超车、极速漂移,贴地飞驰般的快感,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速度与激情。

如今,90后的我们大都成了孩子的父母,平时没少带孩子去游乐场所,也没少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孩子们天天都像是过“六一”儿童节。现在再回头来看90后的“六一”儿童节,那时候的我们生活也是简单又快乐。

零零后 和同学一起分享才是过节的意义

庆斌 口述 常德日报记者 丁时慧 整理

那是2009年,一个蝉鸣缠绵的夏天,阳光从密密的枝间洒落,我和小伙伴们一边踩着地上的光斑,一边嬉戏打闹。

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在我心里有着特殊的意义。许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场景依然时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

那一年,我和同学提前在班上绘制了“六一”儿童节的黑板报,高高跃起的身影,配着咧到嘴角的笑脸。我们画画、写故事,把教室变成了迷你艺术画廊,展示着我们的创作,无忧无虑的幸福溢出来,充盈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是的,等待节日的到来,相信幸福一定会来,这份兴奋与期待,这份用心的准备,本身就足够幸福,弥足珍贵。

节日当天,学校准备了庆祝活动,我们前往鼎城区体育馆观看演出。准备演出的同学早早地为演出排练。他们的汗水滴落下来,以童真特有的纯粹感染着每一个人。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一场舞蹈,配乐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英文歌。同学们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黑色礼帽、白手套,做着大幅度的动作,身体极大地舒展开来。现在回忆起来,我想那“动次打次”的不仅是节奏,也是跃动的心跳,新生的、童稚的、无限力量的心跳。他们的舞步在摇摆,我的心也随之激荡。台上领舞的是我们班班长,他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榜样。后来的人生中,我好多次都想成为他那样闪耀的人,站在舞台中央,做一回主角。这样的愿望,也支撑着我后来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老师还给我们送零食作为儿童节礼物,最怀念的味道是常德北堤麻辣肉。当然,节庆的快乐不只是得到的快乐,也是给予的快乐。同学们互送祝福,互送礼物,在善良和分享中得到了满足,在玩乐和放松中体会到了幸福。

我记得那天下午放了半天假,我和同学骑着景区两人式的脚踏车,到体育馆悠闲地逛着。湛蓝的天空,风里弥漫着清新的草木味。我们把影子甩在身后,一直往前走,突然觉得好自由。我们大笑,任由笑声消散在巨大的空间里。时光荏苒,好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那个夏天的徐风,它带来了清凉和连通远方的开阔。

当然,父母也给了我开阔的视野。那年“六一”,父母送我的礼物是一套《国家地理》。我看着无穷的远方,感到世界正向我打开。广阔天地,还有无数的地方等待我去攀登、去挑战;奇崛的山崖,我要去;美妙的海底,我要去;独树一帜的人文环境,我要去。万事万物给了我如此多的礼物,我又何必浪费,去蹉跎,去虚度。

我的人生,要永远童真,永远好奇,永远探索,永远灿烂。

“六一”儿童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像梦一般绮丽,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内心的孩子,去拥抱童年的快乐、纯真和欢笑。“六一”儿童节教会了我关于好奇、探索和幸福的意义。正是通过这些反思,我可以继续在最简单的时刻里,在生活的庸常里,找到平和的快乐。

感谢“六一”儿童节,感谢我的童年。

编辑:汤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