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郑彦 王明睿 文/图
骄阳下,天空湛蓝,一眼望不到一片白云。
远山如黛,最近的一座无名小山之顶,四周苍翠的树林簇拥着凹地里流线型的绿,呈现着恣意生长和人工开垦两种不同面貌。
石门县三圣乡花园台村海拔630米的茶园。
这是航拍镜头里石门县三圣乡花园台村海拔630米的茶园。这片面积50亩、权属村集体的茶园,由村民夏礼学承包经营。
5月12日,我们走进位于花园台村飞燕垭屋场的夏礼学家,只见干净的农家小院里,茶叶滚筒杀青机转得嘶嘶响,一旁的夏礼学戴着手套正在大筲箕前分装新鲜出炉的云峰。
夏礼学把加工好的茶叶用簸箕装好静置一段时间。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茶园周围都是山林,没有农作物,不受病虫害的影响,产的茶叶质优味佳。”夏礼学对我们宣传道。
夏礼学早年靠生猪养殖脱贫致富,2013年在自有的十余亩茶园基础上,陆续承包村集体和周边农户的茶园,2021年购买一套生产线开始做茶叶深加工。也是这一年,在村委会的申请和帮助下,他的生产厂房被县人社局和乡村振兴局授牌乡村振兴车间。
“不愁销,回头客多,微信联络,快递发出。”他认为,在小山村花园台开茶叶厂“比较理想”。为专心搞好二次创业,他将家里的养殖场交给爱人管理了。
夏礼学在装茶叶。
从生产培管到加工销售,夏礼学算是村里第一个将茶叶“初级产业化”的人。他自己的茶园加上承包的茶园共约200亩面积,每年3至5月期间,需雇用10多名村民采茶,劳务支出人均5000元左右,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去年,乡村振兴车间的茶叶年产量过5000斤,产值超80万元,夏礼学被评为村里的产业发展示范户。
眼下,200亩的茶园远远满足不了车间的产能。“暂时还没考虑注册商标,但今年肯定要扩大承包和生产规模。”作为飞燕垭的屋场长,夏礼学说,希望通过小茶叶做出大生意,示范带动屋场更多乡亲勤劳致富。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