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曹维 刘闰慧 文/图
在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裕民村,1200多亩梨园里绿叶摇曳,一派忙碌景象。梨园正进入盛果期,果农正抢抓农时为梨树剪枝疏果,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走进梨园,梨树枝繁叶茂,一个个拇指般大小的绿幼梨或挂在枝头,或躲在绿叶下,青青、亮亮,挨挨挤挤,很是讨人喜爱。
村民在对果树进行培管。
4月12日,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陈荣龙也在果园忙碌。对于果树成熟期,单果“体重”他有严格的要求,每颗果子必须保持在350—450克水平,于是,疏果便成为梨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关系到果树的生长发育、营养贮藏,还关系到最终单果品质。“疏花疏果是梨树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花多果多并不等于效益好,只有摘除多余的花果,才能保障果子有健康成长的空间。品质上来产量提高,最终收益自然也就有保证。”在果园,果农陈荣龙对记者这样介绍。
陈英是这片梨园的主人。生态种植是梨园的一大特色,也就是种梨、养鸡两不误。鸡不仅能除草,还能为果园提供生态肥料。每年的7月,就是果园采摘上市的时间。她算了一笔经济账,按去年4元一斤的批发价,今年每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6万元。1200多亩梨园也就是1900万元左右的产值。
梨园的丰收在给果农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辐射带动着附近几个村庄村民的务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果园用工高峰期每天会有100多人,每年带动就业两万人次左右,发放务工工资100多万元。
村民在果园实现了就近就业。
今年49岁的余意华是裕民村村民,以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收入非常有限,自梨园建成以来,她就一直在梨园务工。“我在这里务工近9年了,主要工作就是除草、剪枝、拉枝、疏果、套袋,每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
刘伟红是裕民村里的低保户,今年是她在梨园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村里的梨园产业使她实现了就近就业,既有了收入,又兼顾了家庭。她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是满足。
农业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惠及了周边农户,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门路。下一步,西湖管理区将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有效发挥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推动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