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今年以来全市实际植树逾100万株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捐资形式受欢迎
时间:2023-03-15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郑彦 通讯员 谭基生 春暖花开季,又到植树时。今年3月,在拥有两张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的基础上,冯先生又获得一张适龄公民累计捐款超过75元(含)可发放的国土绿化荣誉证书。他说,通过这种“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捐资形式,给沅澧大地增添绿意,感觉是花小钱办了大实事。

桃源县夷望溪镇青山如黛,绿色葱茏。

美丽花岩溪。

在桃源县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冯先生已经连续三年通过湖南全民义务植树网,在“我为常德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献份力”项目中捐资。今年他捐赠90元,按照折算标准,相当于种下6株新树。常德芷兰实验学校1905班的伍强和罗洲洋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两年通过网络捐资形式参与了义务植树。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探索各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2019年3月,在湖南全民义务植树网推出了“我为常德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献份力”公众网络参与项目,接受公众以捐资的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按折算标准,适龄公民捐资达到45元(含),即履行了法定植树义务,可获得一张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适龄公民累计捐款超过75元(含),可获得一张国土绿化荣誉证书。根据全民义务植树网后台管理系统统计,截至3月14日,今年全市有1463人参与“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活动,发放义务植树尽责证书1209张、国土绿化荣誉证书28张。

常德市常德国有林场。

义务植树是适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有多种。”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人们常规理解的造林绿化类、抚育管护类,还有身体力行参加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自然保护类,自愿向合法公募组织捐赠资金用于国土绿化或者捐献当地国土绿化急需物资的捐资捐物类,修建森林作业道、森林防火带等的设施修建类,以及志愿服务类等八种。

3月14日,市民在柳叶湖畔种树。

随着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这个春天,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各界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得知,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折算植树逾300万株。其中,实际植树逾100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0.45万亩,人工更新1.64万亩,封育林5.85万亩,退化林修复7.65万亩。




网络捐资植树形式可进一步推广

□郑彦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是古人对种树带给环境、人际,以及心情、精神上益处的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早就刻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尤其是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带动下,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让常德更绿、更美丽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除老弱病残者外,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株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其他形式绿化任务。记者得知,2019年,我市就通过湖南全民义务植树网,发起了“我为常德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献份力”项目,陆续有市民通过网络捐资形式义务植树。

新生事物被人接受需要一段过程,我市对新的义务植树形式的宣传推介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网上捐赠是全民义务植树形式的一种创新。市绿化委员会网上统一安排,市民登录查询,免去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四处寻找植树地点、时间和人群扎堆等麻烦以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对于缺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通市民来说,通过网上捐赠把钱投在专业的机构来办专业的事,既方便高效又省时省心,也让后期养护管理得到有效保障。

植树不是一时的动作,热爱自然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在春天里,亲手种下一棵树,固然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但对于工作忙碌的人群来说,将美好心愿交给专业的人去兑现,也不失为一种文明实践。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式,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让青山长在绿意常存,最终受益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图片均由常德市林业局提供)

编辑:唐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