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乡巨变 ——一座小山村跨越九十年的历史存照
来源:尚一网
记者:胡南 王维凯 潘敬林 李飞
编辑:石慧

    □尚一网记者 胡南 王维凯 潘敬林 通讯员 李飞 文/图

    从薛家村村部广场出来,不断盘旋上升的公路,7公里后抵达山河圆陵园。山河圆位于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村部东北方向、海拔1190米的荒山六塔山,是王新法来到薛家村义务扶贫做的第一件大事。烈士陵园取名“山河圆”,意为圆梦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薛家村村民手捧鲜花,前往六塔山看望祭奠红军烈士和他们的“名誉村长”王新法。

王新法的墓碑前摆满了村民们敬献的鲜花。

    1931年秋,石门县苏维埃政权打响贺家台保卫战。红军独立团二营率县区游击队,与敌激战3天,伤亡惨重。负责断后的红十二连寡不敌众,被困南北镇大冒尖山红岩嘴剪刀峡,68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毁弃枪支后舍身跳崖,壮烈牺牲。一年后薛家村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红军战士遗骸,草草掩埋。

王新法在山河圆种植的油茶花开正艳,远处正是当年68名红军烈士跳崖牺牲的剪刀峡。

    因为太过偏僻,这段壮烈的历史一直局囿在偏僻的小山村口口相传,湮没于官方正史。2013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退休警察、共产党员王新法因偶然的机缘来到薛家村,3个月走访下来,薛家村的贫困让他心痛,而红军68名战士舍身跳崖和李光文等革命先烈的故事震撼了他。扶贫先扶志,王新法和扶贫团队的扶贫行动决定从“让烈士回家”开始。

    2014年3月31日开始,68名红军烈士和其他几名革命先烈的遗骸陆续被安葬在山河圆,在隆重的安葬仪式上,王新法动情地说:“(你们)‘回家’虽然晚了一点,但祖国没有忘记。”2017年2月23日,扶贫楷模王新法倒在为村民修桥的施工现场,村民们将王新法葬在了山河圆,永远留在了薛家村。

薛家村村部广场,村民为游客们举行篝火晚会。

薛家村村民彭雷和妻子于海燕在家门口与孩子逗乐。2016年,他家从偏远的夏河组搬迁至薛家村村部附近的安置点,不仅居住条件好了,而且一部分房间还可作为民宿,仅此一项每年就增收1万多元。

薛家村村部附近的集中安置点,村民们沿溪而建的房屋统一了外墙装修,村民自居的同时,拿出部分房间作为民宿接待游客。

    今年11月16日至18日,记者再次走进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子,寻访几代共产党人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舍生忘死打天下、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如磐初心。今天的薛家村与王新法2013年7月的初见已今非昔比,用翻天覆地形容不为过。薛家村村民们拥有了路、桥、车、异地搬迁后的新居、特色产业、红色旅游资源……这个湘鄂边小山村里跨越90年的故事和岁月变迁,是许许多多无名红军烈士和王新法等优秀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历史存照。

 

    后王新法时代的薛家村

    王新法倒在扶贫路上后,石门县委、县政府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同时也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投资1400多万元新修了下河旅游公路和新法隧道,投资1800万元铺设了高标准的新法路,同时采取“国企帮扶、村企共建、农户参与、共同致富”等形式,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岩蛙养殖基地,投资650万元建设共富有机茶厂等重点项目。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26人,特困、低保人员67人,已于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33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000多元。

    王新法的与民共富团队成员继续接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协力薛家村定位“红色文化+特色茶叶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今年10月,薛家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前,薛家村已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省文明村、第四届全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第一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等。

    2017年3月,薛家村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确定为石门县党性教育基地,之后又成为常德市党性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和韶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接待韶山干部学院处干班1个,市级主体班27个,各区县(市)主体班57个;接待省内外学习团队1420个,参观人员12万余人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已经成为党员接受信仰教育的重要现场教学场所。

市委党校第87期处干班、第89期科干班学员在山河圆祭奠英烈,薛家村已经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

鸟瞰石门大山山坳中的薛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