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壶瓶山“鸟人”
来源:尚一网
记者:姜美蓉 左慧娟 
编辑:周胜兰

    尚一网记者 姜美蓉  实习生 左慧娟 

    寒露过后,便是深秋。

    夏季和秋季转换的标志,并不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锋过境后,城市人纷纷穿上秋衣秋裤,而是当你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有数百万只鸟正在从你的头顶飞过。

    它们从夏季的繁殖地展翅启程,迁徙到温暖的地区过冬。每年这个季节,便是舒兆恩最兴奋的时候,因为每年10月是壶瓶山猛禽秋迁的高峰期。

    “壶瓶山猛禽秋迁过境基本结束,监测从九月初开始到十月底结束,共记录22种2000多只过境猛禽,数量未及春迁的一半……”10月30日,舒兆恩在朋友圈这样记录猛禽秋迁。

    58岁的舒兆恩,是壶瓶山的一位资深“鸟人”,在观鸟圈里他有个浪漫的网名“舒青童话”。在以“舒青童话”命名的美篇里,他详细记录着每一天的观鸟收获。观鸟,占据了他的生活。

4_1636427963617.jpg

观鸟夫妻二人档,常被鸟友称为“神雕侠侣”。(图片由舒兆恩提供)

    

    守护:与自然为邻 

    除了是“资深鸟人”,舒兆恩还有一个身份,是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今年9月10日,是他从教36年纪念日。

    1985年,舒兆恩从常德师专(现湖南文理学院)地理科毕业,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乡村走出的大学生,他毕业后的出路原本很宽阔,但他的选择有些出乎意料,回到家乡壶瓶山当一名老师,并且从此没有离开。

    目前,舒兆恩在壶瓶山镇中心学校担任督学。“我热爱家乡。从初高中时代,就立志‘有为于山区将来’,大学选择了地理系,也与这个有关。”说起当年,舒兆恩初衷不改。

    回忆自己的从教之路,他说:“不求对山区教育有很大的功劳,但求能够对山区教育有所作为。”贯穿其中,是孜孜不倦地向学生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地理位置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6万多公顷,是我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与自然为邻的日子里,他收获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

    1986年,他参与陪同北大和国际专家考察壶瓶山,意识到壶瓶山动植物资源和地质景观存在破坏严重的问题,“尊重自然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观念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自己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奉行“环保主义”的同时,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舒兆恩认为自己有义务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他开始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教育,长年自掏腰包订阅《大自然在呼救》《大自然》《地理知识》等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书籍和期刊,让学生轮流阅读,组织环境教育专题活动,带领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开发校本课程,向学生传输系统的环境保护知识等等,带动身边的老师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循序渐进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朴素理念,在山里的孩子们心里扎了根。 

    “自然界的秘密让人着迷,即使你穷其一生, 也不能解其秘万分之一。”与大自然为伍,与学生们在一起,一晃,就是30多个年头,舒兆恩感叹:“让山长青,水长流,大自然勃勃生机常在,就是我钟情于环保教育的初衷!” 

3_1636427964427.jpg

课后与学校师生一起在校园附近观鸟。 (图片由舒兆恩提供)

 

    选择:与热爱为伍 

    清晨7点,山间的薄雾开始缭绕,缓慢聚拢后又散开。 舒兆恩准备好背包,收拾好他的观鸟器材,动身去海拔600多米的观测点,开始一天的观鸟 。这样的生活, 是他的常态。上午上山,下午返回,晚上在电脑里详细记录着每天的观鸟详情。这样的节奏,是他的日常。

    山区的天气,总是会让人猝不及防,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可能就是瓢泼大雨。但这些舒兆恩眼里,都不算事。“鸟鸣让人着迷。鸟的习性让人充满想象力。新鸟种的出现让人惊喜万分。”舒兆恩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正式观鸟时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当我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天空中翱翔的猛禽时,内心充满了感动。”

    中国鸟类丰富,它们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遥远。根据《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0》,中国共有1456种鸟,其中81种为常见鸟。 全球候鸟迁徙线路主要有八条,其中三条从中国经过,过境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迁徙候鸟的20%-2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有着先天的优势,据统计,全省大约82%的鸟类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这样的地理优势是舒兆恩与鸟儿的缘分。2013年,因为学校环境保护教育市级课题的需要,他借保护区管理局和学校联合组织“爱鸟周”活动的契机,正式开始在家乡的观鸟之旅。

    观鸟对舒兆恩和身边的老师们而言,是个完完全全的新事物。没有经验和知识怎么办?那就自学!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他找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拜师,跟着他们样线、做鸟类监测与调查,硬生生地将观鸟要领磨了下来,从“菜鸟”蜕变成一个“鸟类发烧友”“资深鸟人”。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舒兆恩观鸟的推动因素,那么在观鸟中慢慢浓厚的兴趣和获得的收获,就是他坚持观鸟的动力。“我想弄清楚校园里有多少种鸟,想把壶瓶山的360多种鸟都记录完,想把石门县的鸟种本底也查清楚。”带着这样的目标,舒兆恩利用各种闲暇时间穿梭在山林里,他把在山林中飞翔的鸟儿亲切地称为“飞羽精灵”。“在青山绿水中寻找、发现飞羽精灵会让我心灵感到平静,而发现有意料之外的它们进入视野时又让我非常激动!”他的观鸟记录里,详细地留下每一种鸟类的照片,总结每次观鸟的收获。

    总是仰望天空,“鸟人”眼中的世界也变得辽阔起来。 “鸟人”的世界,都以发现新鸟种为荣。从2013年开始接触观鸟,舒兆恩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增加了新纪录鸟种10余种。

1_1636427935121.jpg

山林小道路遇“金鸡”(红腹锦鸡)(图片由舒兆恩提供)

 

    传递:与分享为友  

    人类祖先们对鸟类的认知,最初只是出于更实际的原因。但随着文明兴衰变替,人类对这种生物的认知,总在不断刷新:鸟类不再是一种用于果腹的食物。 

    观鸟时,人自然而然地与周遭生态发生连接,对物候、环境的变化格外敏感,这是“鸟人”的快乐。

    在观鸟的过程中,舒兆恩不仅参加了许多爱鸟的交流活动,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观鸟伙伴,还带动了他的妻子王文艳一起走入观鸟的世界中来,在一次与来访的客人交流中,妻子对他的观鸟轶事产生了兴趣,尝试跟几位鸟友出去观鸟后,慢慢着了迷,步入到“鸟坑”里。

    从2015年开始,舒兆恩夫妻二人就开始了共同观鸟的旅程。

    与之前一个人观鸟的时候相比,舒兆恩觉得一起观鸟最大的变化在于相互学习与交流的人变得更多了,分享的喜悦可以在众多的鸟友中获得同感,他的心中是很满足的。“我们的朋友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家可以相互通报本地的鸟迅,也为针对性地出去观鸟相互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分享的过程里,舒兆恩与鸟友们共同探索与纠错,一起帮助对方在观鸟这条路上走得更顺利。

    在观鸟这条路上,舒兆恩从最初一个人为了课题探索,到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再到每年外出参与交流活动,他在传递这份喜悦中获得了成就,也获得了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我真诚地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观鸟并享受自然的行列中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带徒弟。”说到期望观鸟队伍扩大这件事,舒兆恩热烈欢迎其他爱鸟人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不过,对于爱鸟护鸟,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提醒。“如果喜欢鸟儿, 应该是远远地欣赏,而不是去打扰它们。不论是观鸟还拍摄鸟,不要诱拍,一定要让它们不在受到任何惊吓的情况下,拍到你想要的最美的照片。”

    人们都说,鸟的家在天地间。“天地间是什么概念?无论什么温度、风雨多大,对于它来说都是家。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的本事,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风来了、雨来了,它没地方躲也没地方藏,不管零下几度、零上几度,它都得在那个环境里。”

    舒兆恩希望更多人明白这种感觉。

66_1636428041552.jpg

校园上空飞过的猛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雀鹰。(图片由舒兆恩提供)